桑黃是著名的藥用真菌,因寄生于桑樹而得名,別稱桑臣、桑耳、桑黃菇,是隸屬于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綱、銹革孔菌目、銹革孔菌科、桑黃屬的一類真菌的統稱。
漢代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記載“桑耳”,唐代藤權《藥性論》記載桑黃“能治風,破血,益力”,明代《本草綱目》描述桑黃具“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等藥用功效。另外,當代《中藥大辭典》對其進行收錄,載有桑黃可治療痢疾、盜汗、瀉血、血崩、淋病、崩漏帶下、臍腹澀痛等疾病。
隨著現代科學研究對桑黃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藥用功效、化學成分及作用機制的認識,桑黃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與傳統化學藥物比較,桑黃多糖作為一種天然產物,毒副作用小并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抑制活性,具有潛在的藥用價值。除桑黃多糖外,桑黃含有hispidin與其特有的衍生物hispolon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癌、降糖等效果,對多種疾病,如黑色素瘤、白血病、胃癌、乳腺癌、結腸癌等有輔助療效。此外,桑黃發酵液含有的酶類物質也能起到抑制腫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