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相當于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由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產品加工崗位專家胡秋輝教授領銜的南京農業大學食用菌加工研究團隊和南京財經大學共同研究發現,食用菌及其所含的多糖組分能夠通過調控腸道菌群結構達到抑制炎癥、增強免疫細胞活性的目的。
食用菌是公認的21世紀健康食品,其中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免疫功能,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也被稱為“生物調節應答劑”。而食用菌多糖主要由葡聚糖構成,是一類通過非特異性途徑,提高機體對抗原特異性反應的物質。
據研究團隊成員、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趙立艷介紹,在實驗中,他們發現,杏鮑菇和金針菇的免疫活性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比如,在小鼠日常飲食基礎上添加杏鮑菇,可有效抑制由葡聚糖硫酸鈉誘導的結腸炎癥狀,增加結腸長度,降低炎性細胞因子含量,同時調節腸道菌群結構發生改變。此外,通過超聲提取制備的金針菇多糖同樣具有良好的雙向免疫調節活性。研究結果顯示,在脂多糖誘導的巨噬細胞炎性損傷模型中,金針菇多糖表現出良好的抗炎作用。當巨噬細胞在靜息狀態下,金針菇多糖可以通過增加免疫因子的分泌來增強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同時,金針菇多糖可以抑制免疫細胞分泌促炎性細胞因子以及通過調節小鼠腸道微生物來發揮抗炎作用。
該研究成果為食用菌功能食品開發和菌物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