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企業做品牌要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發布時間:2017-08-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做品牌的事上,工業品企業比消費品企業要“膽小怕事”的多,總是看競爭對手的動作,跟在對手后面學和做。如果對手不做,自己也按兵不動;如果對手做了,就先想看看再說,實在感受到來自對手的市場壓力后,才決定出手還擊。
工業品企業在做品牌上的這種思維,很像那些不敢吃螃蟹的人,總要親眼看到別人把“霸道”的大螃蟹大卸八塊,大快朵頤地吞吃后,才敢小心翼翼地拿起蟹腿來咬兩口。
人不敢吃螃蟹,無非錯失了品嘗美味的機會,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可是工業品企業如果在品牌建設、品牌營銷上,持有不敢吃螃蟹的心理,抱著總要等、總要看的保守思想,那么對企業的傷害是很大的。
工業品企業為什么要做品牌?從理論上講,會有一堆說法。在張東利看來,只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就說清楚了。工業品做品牌,就是在做與目標客戶的“關系”,這種關系經營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兩個字“信任”。換句話來說,工業品品牌營銷的根本目的,就是與目標客戶建立信任關系!
我們再回頭來看,為什么工業品企業在做品牌上,一定要勇于吃螃蟹,甚至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任何一家企業時刻都在“打仗”,在打一場與競爭對手爭奪客戶的看不見的戰爭。張東利同意特勞特《營銷戰》的觀點,這場營銷戰爭要占領的陣地就是客戶的心智,做品牌就是為了能持續不斷地占領客戶心智。顯然,誰在競爭對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誰取得勝算的可能性就大。因為誰的品牌先占據了客戶的心智資源,誰就獲勝了。對工業品企業來說,誰先用品牌跟目標客戶建立了穩固的信任關系,誰就在戰爭中贏得了主動權。在競爭對手沒有任何防范的情況下,搶占陣地——客戶的心智,顯然要容易的多,所耗費的資金、人力和時間都要少的多得多。而一旦競爭對手開始建立防御工事,你想再攻占這塊陣地,那么就要投入更多的兵力、耗費更多的金,所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
消費品企業早就明白這個道理,總是在品牌營銷上推陳出新,乘競爭對手立足未穩,還未做品牌營銷之時,就大舉做廣告和搞活動,快速搶占“陣地”。加多寶為什么能成功?恒大冰泉為什么會失敗?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前者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抓住了品牌營銷的戰機,而后者是跟隨者。當時在涼茶這個品類里,消費者的心智還是空白,加多寶是第一個大舉進行品牌推廣的品牌。而恒大冰泉做推廣的時候,消費者的心智其實早已被各類的純凈水飲料品牌所充滿了,即使恒大冰泉耗費了巨資投放廣告,邀請了國際巨星做代言,依然無法攻占消費者心智,只好倉促敗北。
可是輪到工業品企業,許多決策者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往往在做品牌的事上,左顧右盼,畏首畏尾,遲遲下不了決心。他們的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是,“我們行業里還沒有人做品牌”,“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沒有做品牌”,“我們行業里還沒有人照你說的那樣做品牌”,“等我們的競爭對手做了我們再做”,等等。如果消費品企業的決策者聽到他們的口頭禪,一定會笑噴了,因為這正是趁著競爭對手昏睡的時候,發起進攻的最好時機。莫非還要愚蠢地等到競爭對手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構筑好牢固的工事,甚至開始發動猛烈進攻后,才倉促應戰嗎?
既然工業品品牌營銷是在經營與目標客戶的“信任關系”,那么我們就以建立人際關系作為類比。我們都知道,在人際關系的建立上,存在著先發優勢。在其他人還沒有關注某人(我們暫且稱之為王先生)的情況下,你最早關注了王先生,關心他,并建立和培養與他的關系,甚至產生出情誼,那么這種關系就非常穩固,將來即使別人想破壞你們之間的關系,或者也想與王先生保持同樣關系,那將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張東利從不同角度論證了工業品企業做品牌為什么必須拋棄“等、怕、拖”的思維,要敢于做一個積極的品牌營銷實踐者,在品牌營銷上敢于做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以抓住時代賦予中國工業品企業的契機,為企業謀求強勢品牌,鑄造競爭利器,贏得營銷戰的勝利。(來源:世界經理人網站)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