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足不出門,就可以貨行天下。但是我們卻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了困境。有很多老板咨詢我,互聯網環境下自己不會做企業了,產品賣不出去,代理商不好找,一個月的業績不如對手在朋友圈的互動,可是,當自己做微營銷時,粉卻漲不上去,互動也沒效果?下一步是繼續做好技術還是尋找新的消費需求?
互聯網環境下,是不是產品都不重要,只需要找對人,用互聯網的語言把傳播做好?很多互聯網的“輕資產”,什么都沒有,把直播做得風生水起,銷售額就嗖嗖的往上漲。
這個問題很糾結,因為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企業陷入了這種矛盾之中。某客戶說這一年來不斷的參與網絡學習,學互聯網思維,學客戶端傳播,但是,都只是在交學費,交學費,交學費,成績現在還看不到。
某公司開通公眾號,訂閱號,網上商城,還特地找了運營平臺托管,雖然搞得是紅紅火火,可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業績是不錯,可是支付的成本與費用遠遠要大于收益,一句話,每達成一筆單,公司就倒貼,這花錢買粉絲的做法公司是做還是做呢?
還有一家門店連鎖,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傳播結合,在大業時是人滿為患,可是三天后,門庭稀落,加的“粉”是“死粉”。怎么辦?原來搞互聯網也是要大把燒錢的,沒有錢,同樣是陷入兩難困境。
還有很多公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觸網絡,公司的業績還能維系,現在觸網了,刺激是刺激了,弄得路人皆知,表面上是人來人往,可是留不住客,收益時大時小,折騰幾次,這老板的小心肝也受不了啊!
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怎么樣!
網絡正在深度改變著世界,而新的有效的網絡營銷秩序仍未建立。于是,不少企業就梳理不精,產品、消費群體、互聯網三者的取舍關系,孰先孰后,唯互聯網化的企業,死得很快;唯產品創新的企業,活得艱難;唯消費群體的企業,則成了散兵游勇。
孟子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他是用魚與熊掌來比喻“生”與“義”的取舍關系。是統一還是結合,是不是互聯網化就是至勝法寶?
資深策劃人查鋼老師指出;在商言商,在商場中只有永恒的利益,企業都是以“利益”驅動,以“需求”為源動力,所以,在不發生沖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應該說還是可以兼得的。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企業來看,“商機”總是要跑在前面,有不平衡的消費需求就有無限商機,消費群體與產品是企業的立命之本。
近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手阿里巴巴,發布了《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動力塑造中國消費新客群》報告,他們認為,隨著人口結構和社會的不斷演變,中國社會催生出了新的細分消費客群。逐漸成為消費主體的90后、00后,是移動社交的原住民,抓住他們才能抓住未來。
那么,如何理解消費主體呢? 他們的消費觀念已經不是市場上有什么,我就買什么,而是我想要什么,市場上就能買到什么? 這是一場“消費關系”的大解放。
未來的消費關系是:消費者需要什么,生產者就得生產什么,這是一個逆向生產的過程。
其實,企業在尋找和鎖定自己的消費客群時,不妨想一想,客群關心的是你的產品么?你的細分市場在哪里?對消費者需求來說,你的產品就是小眾,因此企業要想拓展細分市場必須要有延伸空間,如果細分市場面太窄,則容量有限,在受眾市場上由于過于細分而導致自我設限,差異化做得不夠深、不夠細,則得不到細分市場的認可,從而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如曇花般短暫。
做市場其實要真正聚焦,一個問題只解決一個事情。
打造品牌不要太復雜,始終圍繞消費者就行了!
資深策劃人查鋼老師認為;眾多的企業就是想得太多,渠道為王時期,渠道是競爭力;電商做大的時候,線上都是店;互聯網時代,網絡至勝,企業決策者盲目的跟風就會導致企業在前行中出現太多的十字路口,每一次的決擇,其實都是在削弱企業自身的優勢,最終,企業走不到終點而身心疲憊。
金字塔是最優最穩定的結構,塔尖引領需求,消費群體就是根基,一層層的就是不同的產品類型,本質上就是:前拉后推。互聯網只是傳播工具與手段,是外力因素,企業只有不斷更新品牌文化和創新產品價值,才能激發出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供求關系就是一根主線,我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依附在這根主線之上的。新的需求的產生離不開產品價值的創新,產品的多樣化又影響著現有的消費群體的不斷細分,不斷裂變重組,從而又引發新的需求欲望。
把互聯網、產品與消費群體分開了,就會誤導很多咨詢公司總是力求不斷的挖掘企業自身的優勢和產品特點,利用社會資源的整合突出產品賣點,不斷尋求消費者的“痛點”,從而達成銷售。
其實,這只是咨詢行業進行桌面研究的一個假設,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本意沒有錯,但不能直接就套用在客戶的成果方案中。
我們為企業客戶遞交成果時,總是會與客戶達成共識,從不主張人為的把互聯網、產品與消費群體區分隔開,這三者之間沒有必要放大某一方或對立哪一方。
我們更關注互聯網、產品、消費群體、消費需求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加工”,巧妙的嫁接,圍繞多個關注點,推動傳播和銷售進程。
孫子曰:“致人而不致于人”。這其實也是我們為客戶服務的初心。(來源:世界經理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