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收無收在于種,收多收少在于管",發展食用菌生產,菌種是關鍵,培養基是基礎,栽培管理是重點。本期專題將為大家介紹食用菌菌種的制作方法、菌種的新型生產技術以及菌種市場發展現狀等方面,為廣大食用菌從業者開展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目前,食用菌菌種形態分為"液體菌種"和"固體菌種"兩種。
1、液體菌種培育時間短。以平菇為例,傳統1-3級固體菌種的培養時間分別為7天、23天和25天,總計需要60天左右。而液體菌種僅需10天左右,即使將設備排空后的清洗、檢修等包括在內,也不會超過15天,僅為固體菌種培養時間的1/4-1/6。
2、液體菌種的純度高。液體菌種在培養期間,設備基本處于全密封狀態,一旦發生污染,包括其氣味、色澤均會發生變化,發生污染及隱性污染的概率較低,產出的菌種純度較高;固體菌種培養期間則有發生隱性污染的可能。
3、液體菌種培養的時間短。菌齡高度一致,播種后菌種萌發一致,不存在"老幼不齊"現象;固體菌種的菌齡偏長,接種點附近有點熟化現象,因接種塊的大小不均勻等導致栽培袋的菌齡不一,使得栽培很難達到整齊劃一。
1、菌種貯存時間長。一般條件下,液體菌種制成后即應投入栽培生產,不宜存放,即使2℃-4℃條件下,儲存時間也不要超過一周;固體菌種如需存放,只要保持該溫度條件,至少可以保存30天以上。
2、固體菌種適應范圍廣。液體菌種適應于連續生產,尤其規模化、工廠化生產,液體菌種應為首選;但我國的食用菌生產多為散戶栽培,投資水平、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先天不足,決定了液體菌種適應范圍很窄。
3、固體菌種設備投資低。 以新遠菌種曾研究的"液體菌種"課題為例,一套自動液體發酵系統,容量為70+70立升,購置價格為5萬元,配套相應的水、電、發酵室、接種室等投資3萬余元,每次完成的菌種產品約在40立升左右,按加倍稀釋計算,相當于200瓶(500毫升)菌種。而生產這些菌種,一個2000元左右的小型高壓滅菌器即可一次性完成,設備基礎投資僅為液體菌種的1/25-1/40。
4、固體菌種發菌剔雜損失小。固體菌種發菌期間,發現個別污染或懷疑的菌袋,可以單個剔除。而液體菌種則不然,一旦染雜,則整批全部污染。
我國菇菌品種豐富,主要有金針菇、杏鮑菇、海鮮菇、白靈菇、蘑菇、香菇、黑木耳、茶樹菇、雙孢蘑菇、平菇、猴頭菇等。食用菌菌種質量的好壞是關系到企業產品質量優劣、經濟收益高低的關鍵影響因素。據了解,我國食用菌生產企業日常生產上需要數目較大的優質菌種,主要來源于一些農科院所和菌種銷售機構,也不乏從國外進口。
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步伐,但由于監管力度還不夠,市場混亂的局面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虛假廣告、偽劣菌種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制約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這主要表現在:
一、菌種不純。受菌種生產者知識和技術水平等限制,不能正確或及時鑒別雜菌和污染的菌種,不健康菌種用于栽培勢必會導致失敗或減產。
二、質量不齊。由于菌種生產廠家的設施設備、培養條件和技術水平不同,生產出的菌種質量有很大差異。正規菌種廠能夠生產出合格菌種,但小型及個體菌種廠生產出的菌種,質量就不一定能得到保證,菇農在引種時要到當地信譽好,技術力量有保障,通過省級認證的廠家去購買。
三、菌種老化。由于不利外界環境因子的影響、生產程序不嚴格、菌種自身或誘發變異、雜菌或病毒感染、長期保存不注意選育復壯及無限度擴大培養等原因,導致食用菌品種退化或老化。主要表現在菌絲細胞生命力差、生長速度慢、菌齡延長、轉茬慢、產量低、抗雜、抗逆能力差、異常的生長、菇質差等。
四、夸大種性。把推廣菌種的特性讓栽培者明確,是菌種生產廠家必須做到的事情,但一定要科學、準確。在現實中,對所售菌種種性介紹含糊、夸大、牽強附會甚至欺騙的廣告、宣傳屢見不鮮。比如菌種的抗性,包括發菌階段對各種霉菌、出菇階段對不同侵染性病害的抗御能力,再好的品種,不會什么病都抗,籠統地說抗性強,是極不科 學的;又如生物轉化率,其高低 涉及的因素很多,一個高產菌株只有在大規模生產考驗中才具說服力,但有的廠家卻把菌種的生物轉化率提高到400%,顯然是誘騙;再如在溫型的描述中,只粗略地提供出菇的范圍就失去了意義,甚至是誤導等。
五、品種混亂。食用菌品種很多,常見的就有十幾個品種,一般一個菌種廠會同時生產幾個品種,很多情況因生產不規范、盲目追求效益,導致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不同菌種混雜的現象。
面對菌種市場呈現的諸多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菌種制作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需制定食用菌菌種業規劃,建立健全食用菌良繁體系,根據產業區域優勢布局與發展趨勢,制定發展規劃在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級種源中心,按產區布局菌種專業化繁育基地,建立區域性品種示范場。新優品種推廣需要進一步加強,且需推動食用菌菌種業環節的專業化及其合作,加強育種者和企業間合作,提高企業自動創新能力,逐步建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增強持續創新能力,促進整體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溶氧量
液體菌種生產中最關鍵的是培養液中氧的溶解量,因為在菌絲生長過程中,必須不斷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氣來維持自身的新陳代謝,氧氣在液體(水)中的溶解量與壓力、溫度有關,同時與培養液的接觸面積、滲透壓有很大的關系。
空氣過濾
技術的關鍵就是保證進入的空氣無菌度高,因此必須選擇孔徑小、材料先進的過濾膜。一般細菌直徑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選擇過濾膜時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當然如果選的太小,成本將大幅度提高。另外環境對于空氣影響很大,在空氣壓縮機房、制種車間必須保持環境清潔。
培養液
培養液是菌絲生長發育的營養源,要求營養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種對營養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麩皮、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維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養液時,先將土豆片、麩皮一起煮熟,將汁液濾出,后加入其它輔料混勻即可。
接種
培養器上端有接種口,也是裝料口,將母種并瓶后加入抑菌劑,而后必須在火焰圈的保護下倒入罐體內,要求動作快、操作準確。
環境
環境對菌種生產影響很大,過濾器本身不可能把雜菌百分之百地濾掉,減少環境中的雜菌基數是非常重要的,液體菌種母種接入到經滅菌的培養液中只要能形成對雜菌的生長優勢就可以抑制雜菌感染,也就是說,液體菌種培養不是建立在絕對無菌的前提下相反是建立在相對無菌的前提下。就此意義上說,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空氣中雜菌基數,對于提高菌種培養成功率意義較大。
菌種保存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過采用低溫、干燥與缺氧的條件,以中止菌種的繁殖,降低其新陳代謝,使之處于休眠狀態。菌種保存的方法很多,常用的為斜面低溫保存法,液體石蠟保存法等。有條件的還可采用冷凍真空干燥保存法。
1、機械混雜引起的退化菌種試管或袋內只含有所需要的菌種菌絲體,而不能含有其他種類的雜菌。
2、不重視人工選擇引起的品種退化一個品種在使用過程中,會經常發生一些自然突變,雖然對表現型影響較大的突變發生頻率很低,但是微型突變卻是經常發生的,這些突變中,往往是有利的變異少,而不利的變異多。
-
張金義 精通領域:基地建設,產品深加工,生產技術
《豫東地區平菇栽培的幾個品種及培養料配方》
早秋種植品種:選擇菌絲潔白、生長旺盛,出菇早、適溫廣、轉茬快、生物學轉化率高(150%以上)、抗病性好的中廣溫品種(出菇溫度18℃~28℃),如:白色品種(新831 +展開全文
-
利金站 精通領域:菌種,病蟲害防治,生產技術
《大球蓋菇栽培技術》
大球蓋菇是國際十大食用菌交易品種之一,還是食用菌家族中少有的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品種,據多年栽培實踐證明,每畝地利用率約400個平方,投入3000元左右,+展開全文
-
羅朝暉 精通領域:病蟲害防治,生產技術
《雙孢蘑菇發菌期的管理》
雙孢蘑菇播種后到覆土之間這段時間稱為發菌期,發菌期又分為前期和中期和后期。一 前期播種1-7天為前期,此階段主要是菌絲萌發定植階段,如果料內有問題,菌種 +展開全文
-
毛詩耿 精通領域:基地建設,設備應用,菌種
《廣西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及趨勢分析》
廣西的食用菌發展很快,其中雙孢菇生產面積大幅度增加,產量也在大幅度提高,總產量居全國雙孢菇產量之首;其次是秀珍菇的發展也很迅猛,大量的桑蠶業的副產 +展開全文
-
吳榮宇 精通領域:病蟲害防治,生產技術
《菌包污染剖析與探討》
菌種包中心打洞接種,對保證菌種純度方面,很難做到萬無一失。菌種供氧處前端的菌體部位在長時間的菌絲繁育培養中,往往會有一部分雜菌孢子隨著新陳代謝的活動 +展開全文
-
楊海峰 精通領域:項目論證,設備應用,產品深加工
《北蟲草液體菌種的制作》
要從可靠的單位或生產基地購入優質的一級母種,先做出草試驗,經鑒定出草可靠才可用于生產。在正式生產接種前的13天-18天擴繁成二級母種,見轉色正常即可供生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