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經意地在茂密的森林里閑蕩時,偶爾會發現個“繡球”一樣的植物。走近一看,你會覺得它像憑空從土壤中綻放出來的花朵,美麗極了。輕輕撥開花瓣往里看,它沒有根、莖,而且潔白細嫩,幾乎與盛開的繡球花和民俗用品繡球無異。這就是繡球菌,它不但名稱動聽,形態也惹人愛。
繡球菌又名荷仙菇、花瓣茸、花椰菜菇,分類學上屬于擔子菌綱、非褶孔菌目、繡球菌科、繡球菌屬。因其子實體由一個粗壯的柄上發出許多分支,枝端形成無數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繡球而得名。子實體呈白色或奶黃色,直徑約25×30厘米,高約10厘米。肉質,無柄,基部根狀,并發出許多分枝,枝端形成無數曲折的花瓣。瓣片之間相互連接,邊緣較薄,彎曲不平。繡球菌的形狀與新鮮的銀耳相似,不同的是銀耳是膠質,而繡球菌是脆骨質。繡球菌又像灰樹花,但灰樹花的孢子藏在管孔內,而繡球菌孢子平伏在表面。
野生繡球菌在我國主要產自吉林、黑龍江、云南,是世界上最名貴的食藥用菌之一。日本于1993年人工培育出第一個繡球菌。杭州市農科院2008年試種繡球菌一舉成功,次年實行批量栽培,其規模和技術位列全省榜首。繡球菌因資源稀缺極其珍貴,人工栽培難度大,它對光、溫、氣、水條件等自然條件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