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靈芝的神秘面紗
發布時間:2014-09-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靈芝是祖國醫藥遺產寶庫,早在三千年前的《列子傳》書籍中就有“壤土之上有菌芝也,可食宜藥”的載述。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曾把靈芝“苦、平、無毒。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寫進《本草綱目》(845頁)。我國中醫中藥研究部門,1986年把靈芝有“治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白細胞減少癥;冠心??;心律失常;急性傳染性肝炎”等作用也載入到《中藥大辭典》(1180頁)。日本、韓國、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把靈芝當作珍貴的藥物,應用于人體疾病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現代醫藥學對靈芝保健應用研究已進入深層次階段。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保健意識越來越強化,對靈芝的保健應用也越來越重視。由于,原野生在深山密林中的各品種靈芝濫采后存量很少,現在靈芝的應用更多的依靠人工栽培。我國現在每年產數百萬噸靈芝和靈芝孢子粉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保健營養品需要,研究開發靈芝已走在世界前列。
說到靈芝,我國民間男男女女都知道“白蛇盜仙草救許仙”的故事。雖然人們在神話故事中對靈芝的作用有了民間傳聞的認識,但對復雜的靈芝效用,實際科普宣傳卻還不夠到位,有的把靈芝說得神乎其神,還說靈芝具有治百病功效。其實靈芝是一味平常的保健食藥品。下面把靈芝有關科普的基礎知識作一個簡述介紹,以揭開靈 芝面紗的神秘謎底。
一、什么是野生靈芝?
以自然界中依靠孢子形成后撒落在深山密林中的枯木、腐木上生長出來的各品種靈芝叫野生靈芝。
野生靈芝生長在我國土地上大約有106種?,F已被科研認識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野生靈芝品種只有十多種,如赤靈芝、紫靈芝、平蓋靈芝、桑黃靈芝、云芝、松針靈芝、白靈芝、樺褐靈芝等品種,其它品種尚在認識、研究、開發之中。
野生靈芝大部分是單年生。尤其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日夜溫度平均在23℃-35℃之間,靈芝生長特別快,如赤芝、紫芝、云芝等不上5個月就長大成藥。但也有多年生,如溫差大的高原地域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峽谷里的林芝地區墨脫境內,由于冬夏日夜溫差大,冬天和夏天夜里溫度低,靈芝生長非常緩慢,其平蓋靈芝、桑黃靈芝、松針靈芝等品種都是多年生。大部分多年生靈芝,至今人工栽培尚未成功。另據藥學研究,真正野生在桑樹椿菌齡長的桑黃靈芝最好?,F在我省淳安等地開始研究用桑樹枝條人工種植桑黃靈芝,獲得成功,但產量很低,子實體塊狀物很小,一般每塊只有5-10克。因為生在桑樹上的桑黃產品稀珍,栽培桑黃技術要求也高,故野生桑黃價更貴,也很難買到。
野生平蓋靈芝、松針靈芝、樺褐靈芝等品種,質量僅次于桑黃靈芝。平蓋靈芝、樺褐靈芝、臺灣阿里山牛樟芝,野生在落葉的闊葉木質上,菌齡越長,質量越好。因為這些野生靈芝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吸收了各類木質營養原素轉化成藥物營養物,對人體各大機體提供珍貴的營養物質,起到調理體內平衡作用。由于靈芝品種繁多,我們在開發靈芝時,要對野生靈芝品種認識透,要借鑒他人的臨床應用經驗對癥下藥,各種品種不能亂用。野生靈芝我國現在真正得到國家藥典審定予以藥用的只是很少種類,開發更多的野生靈芝應用于人體保健,目前還需深入進行科學探索。
二、什么是種植靈芝?
種植靈芝,是用靈芝菌肉分離出來的一小粒似米?;蛐↑S豆大小的組織塊,在無雜菌操作下獲得的純質菌絲,再移植在同質培養基上以適宜的環境條件培養出來所得到的純質菌種,最接種到木屑或木塊培養基上長出來的子實體,叫人工種植靈芝。筆者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種植靈芝的技術推廣,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筆者種植靈芝,首創全省,被寫進了《浙江省農業志》。
現在,人工種植靈芝已形成規?;钠贩N有赤靈芝和紫靈芝。這兩種人工種植靈芝的技術方法已經成熟,多年來在全國廣大平原、山區的農村進行科技推廣,已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
現在我國民間公眾還未解決的疑題是“野生靈芝和人工種植靈芝,那一種靈芝藥效高”?其中,一些公眾都口口相傳認為野生靈芝藥效高,人工種植質量差。但科研的結果卻恰恰相反,根據北大博導、靈芝權威專家林志彬教授研究認定,同品種的靈芝質量,人工種植赤靈芝卻優于野生赤靈芝。林教授科研分析認為,野生赤靈芝完全依靠枯木腐木上的單一木質素營養成份提供赤靈芝菌絲萌發和子實體生長,養份單一,同時還受到外界病菌蟲害的入侵,以及采摘時間老嫩不適時等不良環境,造成野生赤靈芝質質量差于種植赤靈芝。而種植的赤靈芝,根據赤靈芝在營養生長階段和生殖生長階段所需要的不同的碳、氮比和礦物質微量營養元素要求,進行科學配方,增加各種營養成份的供給。在培養過程中采用無雜菌接種、凈化培養室培養,達到無污染程度。并在兩個生長期階段采取不同的溫室度和光差進行三激因技術管理,采收及時,所以人工種植的赤、紫靈芝藥物成份質量優于野生靈芝,這是有充分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