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組起源于東亞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組在與國內外同行合作中發現,牛肝菌屬的分化發展與亞洲關聯重大,尤其是東亞,既是該屬的現代物種多樣性中心,也是以美味牛肝菌為代表的牛肝菌組的起源地。
牛肝菌是國內外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該類真菌與多種樹木形成共生菌根關系,故它們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該類真菌備受國內外同行關注,其中Dentinger et al發現美味牛肝菌及其近緣種是個單系,共包括4屬20種,它們是在氣候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在早第三紀的晚始新世在古熱帶起源的。但在過去的研究中,亞洲的物種或涉足有限或研究深度不夠。
在NSFC-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研究基金等共同資助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利用十年來在中國廣大地區采集的材料和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南亞及歐洲采集的部分樣品,對牛肝菌屬的物種多樣性、分布格局和演化歷史進行了研究,并在牛肝菌物種多樣性與起源演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1、首次明確界定了牛肝菌屬的范圍,將前述四個屬并為一個屬即牛肝菌屬,并發現在東亞和南亞各種生境中,有15個新的系統發育種(約占該屬已知物種總數的1/3)及1新支系,該屬現知36個物種。2、在古熱帶,該屬可能在晚白堊紀就已分化出來,在其早期分化中,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熱帶地區起著重要作用,東亞既是該屬的現代物種多樣性中心,也是以美味牛肝菌為代表的牛肝菌組的起源地。3、在晚始新世,牛肝菌組真菌在東亞演化出來,在中新世至早上新世期間,傳播到歐洲及北美,并產生后續的異域成種。(文/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