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神廟會
發布時間:2013-09-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菇神廟,座落于五大堡鄉西洋村水尾,松源溪畔。南宋初期,慶元龍巖村人吳三公總結發明了“砍花法”香菇栽培技術,從此香菇栽培被世代相傳并推廣。為感念吳三公的恩德,菇民建起了菇神廟以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自古約定每年的農歷七月十六至十九,在西洋殿舉行為期4天的祭祀活動,即菇神廟會。自此,菇神廟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形成了菇鄉特色的廟會文化。而今,說起菇神廟會,不得不提起這項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王家武。近日,記者來到五大堡鄉西洋村探訪王家武,一同走進他的菇神廟會世界。
王家武今年63歲,是西洋村人,自小就整天到西洋殿周邊玩耍的他,對西洋殿懷著一份特殊的感情。55歲的他,從朋友那聽說西洋殿要招聘文保員,便立即報了名。一個月后,當他在《關于公布西洋殿文保員的通知》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激動不已,興奮得一整夜沒睡。自那以后,他便到西洋殿打理日常事務,至今已在殿內住了8年。
“從當文保員開始,我和菇神廟就捆綁在了一起。”王家武說,每年農歷七月十六至十九的菇神廟會,總是吸引周邊縣市眾多菇民參與。這個時候的西洋殿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當然,也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菇神廟會是菇民相聚的盛會,在這里,技術交流、聯絡菇民、演戲作樂、歡慶豐收、練拳習武、會親訪友等都是廟會不可或缺的活動。”王家武說,廟會前一個月,他就要開始著手聯系戲班等諸多事宜。而等到廟會前一天,他要做的事情更多:把西洋殿里外都打掃一遍,特別是正殿,地面也要洗刷干凈;將桌椅擺放整齊,并把碗筷等餐具備好;聯系好廟會期間的工作人員。
菇神廟會要持續4天。此間,王家武每天都不得閑。菇神廟會首日,上午便是舉行祭祀儀式。王家武除了準備好祭祀儀式用品之外,還要不定時地打掃地面,定時將燃盡的香燭挑出來放好,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盡可能騰出更多空間供菇民上香燭等。祭祀儀式結束后,王家武便和其他工作人員搭戲臺。午飯前后,王家武還要到廚房打下手,或是炒菜,或是上菜,或是擺酒水。等大多菇民都開始吃飯時,他才隨便吃兩口飯菜,便又開始忙活了。午飯過后就是戲班表演時間。趁著戲班演出人員化妝的空隙,王家武還會到戲臺上幫忙,或搬運工具,或裝扮舞臺……在廟會期間,戲班表演從下午1點之后開始,下午兩場,晚上一場,直到第四天廟會結束。廟會結束后,王家武還要完成戲臺拆除、整理桌椅、打掃衛生等工作。
因為做事用心,2006年王家武,被選為西洋殿管理小組組長;2007年,他所傳承的“菇神廟會”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2010年,他先后成為慶元縣、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菇神廟會”代表性傳承人。
前幾年,五大堡鄉東坑村村民吳水也加入到了西洋殿的管理中,此后兩人配合默契,成為了“菇神廟會”上的好搭檔。“西洋殿是我生活的地方,菇神廟會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家武說,今后他依然會細心、專心地做好“菇神廟會”傳承工作,讓更多菇民感受菇鄉特色民俗活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