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久久久久,√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亚洲欧美se

    工廠化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工廠化文庫

    利用廢棄磚瓦窯洞反季節栽培茶樹菇新技術

    發布日期:2018-02-07 來源: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材料需求量日益增加,黏土磚瓦窯廠取土制磚,不僅浪費大量資源,而且嚴重毀壞耕地,破壞生態環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以保護耕地、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為目的,按照“因
    地制宜、分步實施、關閉與整頓相結合”的愿則,對實心黏土磚瓦窯廠進行治理整頓,禁止占用耕地生產實心磚。為認真做好黏土磚瓦窯廠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山東省夏津縣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集中整頓工作,首先下大氣力關閉了城區的8處黏土磚瓦窯廠。筆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試驗,認為在磚瓦窯廠拆除前,利用磚瓦窯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在夏季利用廢棄磚瓦窯洞反季節栽培茶樹菇,既能充分利用本縣豐富的棉花下腳料及麥麩資源,實現茶樹菇的周年供應,又能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利用廢棄窯洞反季節栽培茶樹菇的可行性 
    夏津縣是全國重點植棉大縣,棉花常年播種面積4萬余公頃,棉花加工企業200多處,可產生棉籽殼、棉餅等棉花下腳料10萬噸。同時,該縣也是著名的面粉加工大縣,年加工小麥100萬噸,可產生麥麩10萬噸。鑒于夏津縣的棉籽殼、棉餅和麥麩資源極其豐富,而棉籽殼、棉餅和麥麩又是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的現狀,夏津縣發展食用菌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廢棄窯洞墻體厚3.5m,冬暖夏涼,陰暗潮濕,溫度恒定(窯洞內氣溫在20℃左右),環境安靜,受外界影響小,出磚口和冒煙口可確保空氣流通。實踐證明,在廢棄窯洞內進行反季節栽培茶樹菇是切實可行的,并且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反季節茶樹菇的價格一般在10元/kg,一個普通廢棄窯洞400㎡,如投料2萬kg,產茶樹菇1.6萬kg,則可獲得16萬元的收益,去除成本后,純收入也在10萬元以上。如今在夏津縣已有數十農戶利用廢棄窯廠從事反季節茶樹菇的生產。 
    利用廢棄窯洞栽培反季節茶樹菇新技術 
    茶樹菇,又名茶新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15℃-127℃,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18℃-24℃,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于一身的食用菌。其味美,柄脆,香濃純正,為賓館、家庭宴席高級保健食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窯洞選擇 
    最好選用建筑結構牢固、通風條件良好、無死角的磚瓦窯洞。有條件的話,在窯洞口安裝排氣扇則能起到更好的通風換氣效果。栽培方式采用(14-17)mm×(34-38)mm的聚丙烯塑料袋進行單層直立排放式栽培,7月接種,9月出菇。 
    栽培袋制作 
    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益,根據夏津縣的資源條件,主料以棉籽殼為主,即取棉籽殼74%、麥麩24%、白糖1%、輕質碳酸鈣1%質量比配制配料,加水拌勻,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4%-66%,pH值7.0-7.5。配好培養料后,將培養料裝入塑料袋,一般每袋裝干料量為850g左右,濕重800g左右。常壓蒸汽滅菌48h,冷卻后在無菌室中接種。 
    發菌期管理 
    環境管理 
    茶樹菇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強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接完菌種后的栽培袋要及時搬入培養室進行發菌管理,培養室要求通風、干燥、遮光。擺放栽培袋前要對空間消毒1次,控制室溫在21℃-27℃、空氣濕度70%左右。在培養過程中,由于菌絲的新陳代謝,培養室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室內氧氣被大量消耗,這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通過翻堆來調節堆溫(在堆中插上溫度計,以便觀察),袋溫一定不能超過30℃。如果達到或超過30℃,就要立即分堆降溫,延長通風時間,避免“燒菌”。管理重點是促進菌絲迅速蔓延,使菌絲覆蓋封面,以降低污染率。接菌后3天內菌種處于恢復生長階段,所以3天內人不必進入培養室進行管理,以免造成污染。3天后菌種開始萌發,每天早晚各通風1次,每次1h,同時白天要關閉通風口,晚上打開。培養40天-50天后,菌絲即可長滿全袋。茶樹菇菌絲長滿袋后不能馬上出菇,再進行20天左右的培養,即達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預防雜菌 
    在菌袋培養期間,接種后3天后,每天要對發菌室進行巡查,若發現有紅色鏈孢霉及毛霉等的栽培袋,要輕輕取出用報紙包住,送到滅菌灶內,重新滅菌后返工制作。以后查菌可結合翻堆進行,根據雜菌情況與菌絲生長情況,酌情進行處理。 
    防鼠與防蟲 
    培養室要嚴防老鼠危害。即使只有1只老鼠危害也將造成巨大損失。因為菌袋受了鼠害,將會發生鏈孢霉,誘發大面積菌袋感染,所以絕不可掉以輕心。此外,菌絲吃料后,發生的酒酚香味會引來昆蟲,所以要在通風口安裝窗紗防蟲。敵敵畏、高效氯氰菊酯對蚊蠅、幼蟲、成蟲、螨類致死效果好,皆不傷茶樹菇菌絲,但敵敵畏會殺死茶樹菇原基、幼蕾、子實體,使之發黏、腐爛,所以在出菇階段嚴禁使用敵敵畏。  
    出菇期管理 
    當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料面會吐出黃水,最后出現小菇蕾,這時去掉套環,將塑料袋向外下翻3cm-5cm,上蓋報紙,并噴水保濕,以促使茶樹菇子實體形成。有條件的最好把菇蕾大小一致地移在一起,以便管理。隨著菇體向上伸長,逐漸拉直袋口,直到收菇。 
    茶樹菇具有趨光性和CO?促進菌柄伸長的特性。故應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控制光照度在25Lx-300Lx,以能見到報紙上的字為度,可在料袋上方,每50㎡/設1盞20W節能燈,每天照射5h-7h既可。拉直袋口,在袋內營造較高濃度CO?的小環境,有利于提高茶樹菇的商品價值。茶樹菇子實體生長階段溫度控制在18℃-24℃,每天加強通風換氣并給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約過5天左右開始出現原基,原基形成約7天可采收,收完第一潮菇后過一段時間開始出現第二潮菇。 
    開袋后,主要工作應圍繞濕度與通氣管理展開,而二者又互相矛盾,要進行人為調節,使栽培袋表面有較高空氣相對濕度(85%-95%):出菇時每天早晚各通風1次,每次2h。 
    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茶樹菇在幼菇階段常遇到細菌性病害,主要病害有:①萎縮病因菇蚊帶來細菌,使菇蓋與菇柄部位的幼菇出現枯萎死亡;②凹斑?。汗缴w出現針刺狀凹點,緊接著周圍顏色變淡,最后出現裂紋及水漬狀斑點,嚴重影響菇品的商品價值。防治方法:一是注意加強通風,避免濕度過太;二是在開袋后,每隔15天噴灑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2%-5%石灰水,撒石灰粉,有條件時地面可噴石灰+漂白粉混合劑,若發現病菇要及時清除。 
    蟲害防治 
    茶樹菇出菇很不整齊,給防治菇蚊帶來不便。受菇蚊危害的栽培袋,培養料變深褐色,菇蕾無法形成,已形成的菇蕾、幼菇也會萎縮、腐爛。因而,要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其方法是:①在通風口安裝80目的窗紗,預防成蟲飛入菇袋產卵繁殖;②室內安上電子滅蚊燈;③發菌過程按15天定期噴灑高效、低毒的殺蟲劑衛害凈30倍-100倍液,噴藥時要掌握少量噴霧,若噴得太多,增加了空氣濕度易引發后期污染。 
    及時采收 
    從小菇蕾冒出到適期采收,一般要5天-7天。當菌蓋顏色轉成暗紅褐色,子實體長大至八成熟時,菌蓋向內卷為采收適期。通常采用一次性連蓋帶柄整叢拔起,采收時要輕輕握住菇柄基部扭轉拔下,預防蓋柄斷離。若太遲采收,一旦菌蓋下的菌環破裂,采下的菇就會失去商品價值。菇采下后要進行挑揀,去掉小菇、爛菇,將合格的菇順序整齊排放在泡沫箱內,及時送到收購處。茶樹菇通常以保鮮菇和干菇上市銷售。 
    采后管理 
    只要環境條件許可,菇袋基質未腐爛,茶樹菇一般可采收3潮-5潮菇,生物轉化率達70%-80%。一般,采收第二潮菇以后培養基質損失了大量水分,待采菇后整理料面,清除菇根,養菌5天左右,可往袋子內補充水分,一次補水0.1kg,過1天-2天后要將袋內多余水分倒掉,10天-15天即可出第二茬菇,第二茬菇管理與第一茬相同。 (王德明)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灵宝市| 蓬安县| 北流市| 玛沁县| 长垣县| 卢湾区| 盐池县| 平阴县| 保定市| 大英县| 韶山市| 连城县| 子长县| 观塘区| 玛曲县| 寻甸| 舞钢市| 庄浪县| 贵港市| 嘉兴市| 陕西省| 孝义市| 松潘县| 周宁县| 东宁县| 禹城市| 凉城县| 德兴市| 凌源市| 修文县| 杭州市| 灌阳县| 彩票| 葫芦岛市| 米易县| 社旗县| 樟树市| 梨树县| 平利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