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貝葉多孔菌、舞茸、栗子蘑。其富含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抗腫瘤、治療肝硬化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獨特功效。慶元縣灰樹花栽培有近 30年歷史,為全國最大的灰樹花生產地。灰樹花栽培季節性強,每年春秋各收1潮,采收期集中,無法滿足市場周年需求。針對這一現狀,我們研究摸索灰樹花的工廠化周年栽培模式。
灰樹花“慶灰 152”是本單位新育成的中溫型品種,經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編號:浙 (非)審菌2014001。在工廠化栽培中采取本地菌棒割口出菇栽培,表現子實體性狀良好,商品價值較高,每棒產量 280-300克,與常規栽培每棒產量 290-310克非常接近。現將工廠化栽培情況簡介如下。
1、品種特性
1.1形態特征
子實體蓋面灰色,朵大肉厚,菌柄灰白色,肉質、柄短,多分枝、重疊成叢。
1.2生物學特性
(1)溫度。慶灰152屬中溫型菌株,菌絲體生長溫度為5-32℃,最適溫度為20-25℃;子實體生長溫度為 12-27℃,最適為 18-23℃。
(2)水分。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為 60%-63%,培養室的空氣相對濕度宜為 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
(3)空氣。慶灰152好氧,栽培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氣。栽培環境通氣性不足或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造成子實體生長遲緩、不分化、多畸形。
(4)光照。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原基形成需散射光的刺激;子實體生長階段給予一定的光照,有利于子實體生長,減少畸形的發生。
(5)pH。菌絲生長pH為4.0-7.5,適宜pH為5.5-6.5。
2、工廠化栽培管理要點
2.1栽培流程
原材料購置→配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培菌→割口搔菌→出菇管理→采收包裝。
2.2廠房設施
廠房主體采用鋼構結構,墻體材料采用聚苯夾心彩鋼板,主要功能區包括:原材料儲備區、攪拌室、裝袋室、鍋爐房、滅菌室、接種室、培菌室、搔菌室、培養室、出菇室、采收包裝室、保鮮冷藏室、廢料處理區等,各個功能區面積由生產能力決定。培養室主要功能是促使灰樹花原基形成發育,也可以當作出菇室使用。
2.3栽培管理
(1)管理要素。①溫度:采用制冷機器降溫,室內溫度范圍為 18-25℃;②濕度:采用自動加濕器,室內相對濕度為 85%-95%;③通風:采用外循環通風系統,間歇式通風供氧。進風口處設緩沖區,進風前先加溫或降溫,空氣相對濕度在 70%以上;④光照:可采用 LED燈作光源,白光與藍光皆可。
(2)培養料配方。雜木屑34%,棉籽殼34%,麥麩 10%,玉米粉 10%,山表土 l0%,石膏粉 1%,紅糖 l%,料水比 1:1.1-1.2,pH自然。對配料要求優質、新鮮、干燥。
(3)裝袋、滅菌。培養料中因添加有泥土和棉籽殼等原料 (棉籽殼要先加水預濕),須充分拌勻。采用低壓聚丙烯筒袋 (規格為15厘米 ×50厘米)裝料,滅菌時間:常壓 98-100℃條件下保持 14-15小時,或高壓 0.12兆帕下保持 4-5小時。
(4)接種培菌。滅菌后,待料棒溫度降到 30℃以下方可接種。使用固態菌種,通常每棒接種 2-3穴,每穴接種量要適當加大。培菌室要求潔凈、干燥、通風,溫度控制在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80%范圍。
(5)出菇管理。①割口搔菌管理:將長滿菌絲并經過適當后熟的菌棒移入搔菌室。采用孔徑 12毫米皮帶沖打孔,深為 3-6毫米,每個菌棒割口 l-2個。割口應擇在菌絲濃密部位,菌絲淡的部位割口會造成原基形成的時間長而不利于管理。②原基形成階段:菌棒割口后,培養室內保持空氣相對濕度 95%-98%、溫度 22-25℃,約 5-10天割口處即可形成原基。原基形成期間光照強度約控制在 80勒克斯,適當通風增氧,保持原基表面附著顆粒狀水珠。③子實體生長階段:原基分化形成葉片期間室內溫度控制在 18-22℃、光照強度 8-20勒克斯、空氣相對濕度 90%-95%;葉片生長期間室內保持空氣相對濕度 85%-95%,溫度宜在 18-25℃,光照強度大于 150勒克斯;加強通風供氧,促進子實體生長。
(6)采收包裝。在適宜條件下,經10-15天的培養,子實體達七八成熟時即可采收。按不同等級對鮮菇分級包裝,冷庫存放保鮮。
3、討論
灰樹花“慶灰 152”在工廠化栽培中,子實體生長良好,產量穩定,商品價值較高,能滿足市場周年需求。現階段工廠化栽培采取菌棒割口出菇栽培模式,主要栽培環節仍以栽培者的經驗來判斷為主,栽培管理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完善。(文/姚庭永 吳銀華 黃建鋒 來源:《食藥用菌》 作者單位: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