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陜西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腹地,是中國經緯度基準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陜西在自然區劃上因秦淮線而橫跨北方與南方,秦嶺又是黃河和長江流域中部的自然水系分水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陜西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和資源分布特點,總體而言,陜西擁有發展多種食用菌產業模式的優越自然條件。食用菌產業化在陜西省發展已有40多年歷史,目前以香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和雙孢蘑菇為主要品種的代料農法栽培模式,是陜西食用菌發展的主要模式,大量因地制宜的技術和品種都圍繞著這種模式形成和發展;以杏鮑菇和金針菇為主要品種的代料工廠化栽培模式,在陜西起步發展雖只有五、六年時間,但崛起速度較快,目前已有日產5噸以上企業十余家,最大工廠化企業達到了日產50噸。此外,以豬苓、天麻、茯苓為主要品種的藥用真菌,是陜南秦巴山區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寧陜、留壩、略陽為主的豬苓產區構成了全國首屈一指的豬苓種源生產基地,作為天麻無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的發源地,陜西也是著名的中國天麻之鄉。珍稀食用菌、富硒食用菌、有機食用菌等高附加值食用菌產業雖未形成規模,但在一些局部區域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陜西又稱三秦大地,陜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陜南秦巴山區各具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食用菌產業分布也各有不同。農法栽培上陜北黃土高原以平菇為主,關中平原以平菇、香菇、雙孢菇為主,陜南秦巴山區則以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為主;工廠化栽培在陜西三個區域均有所分布,其中集中分布區為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此外寶雞、安康也相對集中。隨著陜西食用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相繼涌現出一批食用菌生產大縣,如楊凌、寧陜、商南、寧強、略陽、興平、陳倉等18個縣區年鮮菇產量均超過萬噸,預計2013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約為78萬噸,產值將超過60億元。
二、秦南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食用菌產業中的探索與發展之路
安康市寧陜縣北距西安90公里,深居秦嶺腹地,山大溝深、林木茂盛,氣候環境極為清新優越。210國道、京昆高速貫穿寧陜全境,包茂高速西康段也與寧陜毗鄰,深厚的產業傳統、優越的立地環境、便利的交通條件、各級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當這四大優勢條件際會于新世紀,寧陜食用菌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秦南菌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自2003年起為探索一條真正適合陜西秦巴山區的食用菌發展道路,秦南菌業歷經了十年磨礪!
在新的發展周期中,困擾寧陜乃至多數秦巴山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產業技術模式方面,對林木資源的依賴,菌種、栽培技術盲目引進造成的無序生產,廢棄菌袋形成的浪費與污染是制約發展的關鍵環節;二是在產業結構方面,分散、無序的小農生產方式長期占據較大比重,發展方向和新優技術難以引導,資源浪費、效益低下成為了山區菌產業的常態。
針對產業技術模式方面,秦南菌業多年來堅持自主研發與產學研結合并重,在企業總部建立科技合作中心,與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陜西師范大學、安康學院等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相繼攻克了林木資源大宗代用料技術、“秦南一號”核心優良菌種體系、山區周年化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菌-沼-林-菜”種養結合模式等核心關鍵技術,為山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建立了必備的技術基礎系統。目前,我們應用林木修育的枝丫梢頭、蠶桑果樹剪枝等林下廢棄物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了寧陜縣十年來食用菌生產規模翻兩番,林木覆蓋率從78%上升到93%的菌、林雙贏局面。我們采用高度適合秦嶺腹地環境栽培的“秦南一號”香菇系列品種,利用海拔梯度優勢實現食用菌的周年化高效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12年寧陜縣食用菌總產值突破3億元,秦南公司銷售收入達到了3218.60萬元,將食用菌廢渣通過畜禽、沼氣、專業發酵等多種形式轉化為有機肥,還施于林木、蔬菜,這樣的“菌-沼-林-菜”種養結合模式在寧陜縣委縣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運行良好,真正實現了生態農業、清潔生產,為山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產業結構方面,秦南菌業深知自身作為寧陜縣乃至安康市食用菌龍頭企業的使命與責任,秉承“生態為根、科技為本、高標為范、推動為責”的核心發展理念,秦南人時刻不忘以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在公司發展之初就組建了寧陜縣匯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帶領當地群眾走共同致富的發展道路,在陜南秦巴山區全面推廣代料食用菌規范化栽培新技術,為廣大菇農提供產、供、銷全程式服務。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后帶動當地826戶農民加入食用菌栽培行業,人均年增收達15000元以上。2012年起,秦南啟動推行“大基地(現代農業園區)+工廠化、農法相結合”的新型發展模式——通過自建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了一大批標準高、質量優的食用菌栽培設施大棚,以招商和簽訂保底合同的方式將分散農戶集中為入園合作戶;由秦南公司建立工廠化車間廠房,承擔從菌種到菌袋制作的復雜生產過程,其間應用工廠化生產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制袋生產效率;再將制作完成的菌袋供應給入園合作戶,入園戶只進行出菇到采收階段的精細管理,并由公司技術部按照統一規范的技術、質量體系指導栽培,采收后的產品再由公司銷售網絡集中銷售。這樣的新模式將先進的工廠化生產方式和傳統的農法栽培有機結合起來,正契合了食用菌生產專業化、技術控制精準化的國際趨勢,實現了生態保護、農民增收和企業發展全方位的有機結合,創造了顯著的效益。
2012年,秦南菌業已形成從研發中心、原輔材料、栽培基地、加工冷儲到銷售網點完整的產業體系,生產、經銷包括香菇、白靈菇、富硒牛肝菌、雞油菌、羊肚菌等在內的20余種產品。公司下設9家產品連鎖營銷店,平均每日可向全國市場冷鏈供應各類食用菌鮮品達20余噸。2013年,“陜西省秦南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已全面展開,一座總投資9050萬元,總建設面積3600畝的秦嶺菌業巨艦已呼之欲出!
近年來,秦南公司先后被評為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安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先進工作單位、AAA級信譽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被評定為安康市現代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陜西省科學院經濟真菌示范基地落戶秦南;2009年,安康市唯一的經濟真菌技術研發中心在秦南成立;2012年,秦南被批準為陜西省第三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13年,秦南被納入陜西省食用菌生產技術體系,并被評定為該體系在全省布設的5個綜合實驗站之一。點點滴滴的收獲匯涓成流,記載著秦南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實現“生態為根、科技為本、高標為范、推動為責”的核心價值理念,記載著秦南人為推動秦巴山區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發展而不懈追求的足跡!
三、對陜西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四點建議
(一)提倡工廠化生產與農法栽培的有效結合,充分發揮與調和二者在陜西食用菌產業中不可替代的優勢,形成符合自身條件的“第三種食用菌產業模式”;
(二)加快食用菌產品的行業技術標準及質量監督體系建設,鍛造堅實的適用核心技術體系;
(三)重視新的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充分延長產業鏈,挖掘效益潛能;
(四)加強龍頭企業建設與管理,提高食用菌基地建設水平,發揮產業積聚與引領作用。(陜西秦南菌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