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久久久久,√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亚洲欧美se

    工廠化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工廠化文庫

    齊心合力 創新開拓 推動食用菌產業化加快發展

    發布日期:2016-09-14 來源: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1年,中國食用菌協會向全行業發出了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發展號召,大家認識一致,促使產業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今天,我們在湖南常德召開中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暨首屆全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會議,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思路,其核心目的就是加快我國食用菌現代化進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實現我國食用菌產業的跨越式提升與又好又快發展。
     
      一、我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現狀和成果
      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正處在快速增長、創新提升的重要發展時期。為了推動食用菌產業化建設,協會全面貫徹中央指示精神,加強了對行業發展的調研和指導。兩年來,先后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的意見》,在全國開展了食用菌產業化示范縣建設活動,出臺了《全國食用菌質量安全行動意見》,召開了全國食用菌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下發了《關于加快食用菌培訓工作的通知》,組建了市場流通專業委員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菌文化委員會,開展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爭先創優等一系列活動。全行業團結一致,積極投身到食用菌產業化建設中,在科學發展、爭先創優的實踐中,邁出了堅實步伐,行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概括而言,有五個方面。
     ?。ㄒ唬┊a業規模日益壯大,助農增收效果顯著
      2011年全國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2571.7萬噸,產值超過1400億元,出口創匯24.07億美元,較2010年食用菌總產量、總產值和出口創匯分別增長了13.7%、10%、37.8%。數據顯示,全國食用菌生產總量、總產值、總體效益增速顯著。通過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的推動,一批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入駐食用菌主產基地,加入到食用菌行列中,鞏固擴大了基地規模,帶動了大批農民增收。
      目前,全國食用菌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縣500多個,億元以上的縣100多個。遍布全國的食用菌從業人員達2000多萬。全國形成了以平菇、香菇、木耳、雙孢菇、金針菇為主導,雞腿菇、滑子菇、茶樹菇、姬菇、杏鮑菇、白靈菇、秀珍菇、靈芝、猴頭菇等30多個規模種植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黑龍江省東寧縣、遼寧省岫巖縣、河北省平泉縣、河南省西峽縣、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浙江省慶元縣、四川省金堂縣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食用菌主產基地。這些主產基地開拓出一條農民脫貧致富之路,成為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良好示范。如河北省臨漳縣,截至2011年底,全縣食用菌種植已覆蓋全縣14個鄉鎮,發展食用菌種植村185個,種植基地28個,種植面積476.7萬平方米,種植戶數達1.5萬戶,年產菇6.8萬噸以上,綜合產值達到5.6億元;轉化農作物秸稈10萬噸,種植戶人均增收7500元;全縣食用菌龍頭企業及合作社22家,年制種400萬瓶,生產成品菌棒800萬棒,年加工食用菌3.5萬噸,產值1.23億元,效益1132萬元。食用菌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產業。
      (二)龍頭企業發展迅速,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全國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逐漸增多,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11年,全國全年生產食用菌工廠化企業652家,每天鮮菇產量達3000噸以上;日產鮮菇20噸以上企業如廣東星河生物科技公司、上海豐科公司等23家,雙孢菇、金針菇、蟹味菇、杏鮑菇、白靈菇等高檔產品常年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及國內大中城市;全國百萬元以上食用菌加工企業300多家,食用菌加工產品以及以食用菌產品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產品,如調味品、保健品等近500種。加工增值能力不斷提高,產業效益和出口創匯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我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已超過4000家。這些專業合作社通過規范自我,建立與菇農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菇農分享到食用菌生產、流通等多層次、多環節的增值收益,促進了農民增收與農村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帶動產業發展和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排頭兵。
     ?。ㄈ┊a銷對接效果顯著,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
    全行業組織化程度明顯提升,利益聯結逐步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管理規范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揮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完善產業鏈的積極作用,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增產與增收諸多關鍵環節,如原料供應、市場秩序、產品銷售等制約因素,取得了良好效果。湯陰縣易發菌菜專業合作社有各種食用菌配套設施100余臺套,大型示范基地2個,總資產600余萬元。2011年,合作社入股社員達到156人,帶動農戶650余戶,合作社銷售收入695萬元,平均凈利潤為6%,利潤總額為41.7萬元,社員人均增收3000余元,帶動戶均增收1250余元。
    一大批經紀人走出家門闖市場,有效實現了基地和市場的產銷對接,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知名度,為市場提供了優質貨源。協會通過節、會等活動,為超市、市場、企業與農戶牽線搭橋,有效促進了食用菌產品品質提升和農民增收。
     ?。ㄋ模┛萍紕撔履芰訌?,農民科技素質大幅提高
      近幾年,食用菌被納入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部農業技術體系等重大項目,科技對食用菌產業的貢獻率大大提高。在基礎研究、實用技術、推廣手段、貿易手段等多方面的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推廣不斷完善,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行業推出新技術新產品400余項,馴化野生資源近20種,全國規?;a并參與統計的品種數目達26個。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29項、行業標準69項;通過科技培訓的菇農6萬余人,主產基地標準化園區覆蓋率達50%以上。另外,通過大規模的培訓活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遍及全國。河南省泌陽、西峽、靈寶、清豐等地近年來群眾創造的林下種植食用菌技術已得到很大提高和普及,栽培菇類由起初的兩、三種現已發展到六、七種,林下栽培夏香菇的技術有了較大提高,每畝純收益大多都由原來的兩、三萬元提高到四、五萬元,提高近一倍。數以萬計的菇農通過培訓,掌握了食用菌關鍵生產技術和相關知識,成為當地的生產骨干、農民的致富帶頭人。如山東省茌平縣博平鎮毛傳波發展夏季平菇熟料栽培,投料10萬斤,栽培越夏品種,年收入近20萬元。山東荏平縣杜郎口鎮常傳華發展林菌間作小拱棚栽培雙孢菇面積2.3萬平方米,年純收入69萬元。山東莘縣朝城鎮300多個新型簡易化工廠化栽培菇棚,一年能產三茬雙孢菇,每棚純收益10萬元。
     ?。ㄎ澹┭h利用取得成果,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以食用菌——有機肥——農作物、食用菌——飼料——養殖——沼氣——農作物等為鏈條的循環利用模式在全國廣泛應用,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發展環保經濟、循環經濟的新亮點。如黑龍江省東寧縣推行廢棄菌包的回收利用,建成15家塑料回收企業和2家有機肥加工廠,年可加工廢棄菌袋8億袋,回收利用廢棄菌糠30萬立方米,變“白色污染”為“金色收入”。四川省金堂縣在種植戶中推行廢棄“菌渣”做燃料行動,全縣菌渣全部以燃料模式利用,解決70%農戶的生活能源問題,直接節約能源開支5600萬元。
      截至目前,全行業以菇菌文化建設為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的重要內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菇菌文化活動。通過菇菌博物館、主題園、生態園、圖書、畫冊、舉辦節會活動等,有效推廣普及了菇菌知識,挖掘了菇菌文化,有效提升了我國食用菌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全國建成菇菌類博物館、主題園、生態園等20多個;開展具有鮮明特色的節會活動30余項;出版圖書百余冊;大批主產基地、會員單位在注重菇菌文化建設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水平,改善了生態環境,涌現出一批文化建設與產業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典型。近幾年來,黑龍江省東寧縣共有32個村被評為國家、省、市級文明村。
      
    二、我國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目標和任務
      推進我國食用菌產業化進程、實現我國食用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核心是要實現三個轉變,即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由規模生產向加工增值轉變,由產業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并以此作為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ㄒ唬┫蛑形鞑客七M,鞏固擴大產業成果
    據統計分析,目前全國食用菌產量結構中,東部地區占85%,西部地區僅占15%,而中西部地域具有發展食用菌種植生產的巨大潛在優勢。為了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化向中西部發展,我們將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引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駐中西部,圍繞中西部地區種植生產食用菌的資源優勢、氣候特點與人力資源狀況,設立中西部食用菌產業化基地。二是組織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科技力量,開展調研與科學規劃,指導中西部地區食用菌產業化基地建設。三是行業的大型活動、扶持項目重點向中西部傾斜,加大宣傳與培訓力度,引領更多農民加入到食用菌種植生產中。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中西部產業化示范縣(區)建設,為中西部地區提供示范窗口,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扎實推進中西部地區產業化建設。
    (二)推行標準化生產,保證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
    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食用菌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關乎千萬菇農的增收致富。推進食用菌產業化進程,保證產品質量安全任務艱巨。一是要組織科技力量,積極籌措資金,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對公眾關注度高的食用菌大宗品種質量,重點開展生產質量控制、技術標準研制、高效低殘留食用菌投入品等方面的研發。二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一方面加快食用菌標準制、修訂步伐,制定、補充完善一批生產急需技術規程、產品標準等,為標準化生產提供依據。組織各主產基地、龍頭企業及時將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集成轉化為符合當地生產實際的簡明操作手冊,使菇農看得懂、好使用;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工作。在全國食用菌產業化示范縣(區)基礎上建設一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示范單位;大力開展食用菌標準化知識和技術的宣貫,指導主產基地、生產企業實施標準化生產,將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和地理標識產品作為標準化生產示范的重點和關鍵性指標,促進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的顯著提高。
    (三)提高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提高組織化程度,能有效規避食用菌種植生產活動中技術、原料、市場等多環節的風險,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為提高食用菌組織化程度,要強化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扶持、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生產、加工龍頭企業,通過設備升級、技術開發,尤其是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提升產能,增加效益,輻射帶動食用菌主產縣、主產基地發展。二是以食用菌主產縣、主產基地為基礎,引導、發展、壯大一批“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揮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營銷、生產資料供應、技術和信息等經濟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升專業社的貢獻能力。三是大力推廣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繼續支持扶持“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主體,實現企業、農民共贏,切實提高菇農收入。
    (四)加強科技創新、推廣人才培訓,提高科技支撐能力
    一是加大品種選育、技術創新和推廣力度。圍繞安全、高產、高效,重點培育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大規模開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主產基地信息員、食用菌種植大戶、經紀人等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帶頭人、服務型人才和生產經營型人才培訓,每年培訓人員不少于2萬人。同時,宣傳農業農村政策,加強菇農思想政治和農村法律、法規教育,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社會。
    (五)加快現代食用菌市場體系建設,完善產業化體系
    市場是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首要前提。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快速增長,目前食用菌市場由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了食用菌市場體系。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一是在產地,要對現有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重點加強“集配”功能建設。二是在銷地,要依托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食用菌專營企業,強化交易功能,發揮品牌的力量。三是探索建立產區與銷區、國內與國際市場一體化的食用菌流通體系,積極推行直銷聯營、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六)加強產業示范和循環經濟,推進產業發展進程
    在穩定總產的基礎上,以主產基地為依托,以培植龍頭企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著力點,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菌文化建設為載體,大力推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步驟地樹立一批生產具備一定規模,產業鏈條齊全,各環節達到一定標準,政府大力支持,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強、體現產業文化內涵的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示范縣(區),使我國食用菌產業化水平、產品質量水平、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加快現代化步伐。
      食用菌本身是農業循環經濟中的一個重要循環鏈,要大力鼓勵、支持、樹立以食用菌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推廣菇糧型、菇菜型、菇林型高效套種模式,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農村的全面進步。
      我們正處在一個創新發展的新時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我們展示了令人振奮的輝煌遠景。中國食用菌協會將與全行業同仁一道,以更寬廣的胸懷、更飽滿的工作熱情、更扎實的工作作風,奮力開拓,兢兢業業,為開創我國食用菌現代化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祥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灵璧县| 乌拉特中旗| 洞口县| 郧西县| 登封市| 望都县| 赤城县| 饶平县| 确山县| 肥乡县| 大竹县| 涡阳县| 天水市| 辰溪县| 鄂托克旗| 天峨县| 务川| 花莲县| 灌云县| 永川市| 沙雅县| 吴忠市| 安国市| 南汇区| 邵阳县| 胶州市| 从江县| 湘乡市| 新建县| 南漳县| 邵阳县| 苏州市| 通州区| 元朗区| 汨罗市| 大名县| 巴中市| 武义县| 司法|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