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久久久久,√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亚洲欧美se

    工廠化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工廠化文庫

    灰樹花工廠化及其病蟲害防治

    發布日期:2016-07-14 來源: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貝葉多孔菌、蓮花菇、舞茸(日本)等,在分類學上屬于真菌門擔子菌綱、無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菌屬,是食、藥兼用蕈菌。灰樹花具有獨特的形狀與風味,其子實體形似盛開的灰色蓮花,扇形菌蓋重重疊疊,因而得名。灰樹花具有松蕈樣的芳香,肉質柔嫩,味如雞絲,脆似玉蘭,味道鮮美,口感極佳,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生物活性物質,其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腫瘤、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抗HIV病毒以及調節血糖、血脂及膽固醇水平的作用,有“食用菌王子”之美稱,深受消費者喜愛。
        灰樹花的傳統栽培只能根據自然氣候條件選擇春秋兩季進行栽培,無法滿足市民的周年消費需求;工廠化栽培灰樹花是利用冷庫對溫度、光照、濕度、空氣進行人工控制,創造最適的生產環境,從而實現灰樹花的周年生產。其工廠化生產技術水平中日本處于領先地位,其次是北美,我國灰樹花工廠化剛剛起步,發展潛力巨大。以浙江慶元和福建農林大學菌物中心為主導進行灰樹花季節性和工廠化周年栽培試驗,經多年探索,初步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本土的灰樹花工廠化周年栽培技術。
        一、工藝流程:
        原料→粉碎→輸送→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育→出菇→采收→貯運→市場

    二、原料與配方:
    (1)栽培用培養基配方:

        A   雜木屑  34%            B   木  屑     76% 

            棉子殼  34%                精米糠     10%  

            麥  麩  10%                壤  土     10%

            玉米粉  10%                石  灰      2% 
             壤  土  10%                 紅  糖      2%
             紅  糖  1%                 啤酒酵母    12.5g(0.02%)
             石  膏  1%                  葡萄糖      20g(0.03%)
        ① 各種闊葉樹木屑,也可在木屑中加30%以內的谷殼等代料。
        ② 培養成料中加10%山土可促進出菇。
        ③ 培養料中添加30~40%粗木屑效果好。灰樹花菌絲培養需較多空氣,木屑的粒徑大小對菌絲生長和產量有影響。

    (2)輔料:
        ① 栽培輔料以玉米粉最適合,其次是麩皮;單用麩皮比玉米粉產量低,麩皮和玉米粉1:2比例搭配較好。
        ② 培養料中混入20~30%出過灰樹花的舊菌糠,再栽培灰樹花有增產5~10%的效果。
        三、栽培袋(瓶)制備
        (1) 裝料
        采用方型聚丙烯袋栽培,料袋規格為20cm×12cm×45cm,袋子上部有通風用的除菌過濾膜。用裝料機裝入2.5kg濕料,料塊高15~18cm,同時打6個直徑15~20mm的孔,料頂部剛好位于過濾膜下面3~4cm之處。操作時不要刺破袋子,冬天需預先把塑料袋放在培養室中保溫以防止袋子硬化、破裂。木屑和輔料的顆粒細的,要裝松些,相反時則應裝得緊一些。袋子栽培生產周期為60~70d。
        瓶栽方式,采用聚丙烯塑料瓶,瓶容積為700或1000mL,一般裝入培養基成420g~600g為宜(具體因木屑和輔料的種類和顆粒大小而異),不宜裝得太緊,否則灰樹花的子實體容易發生畸形。塑料瓶栽周期需要45~55d。 
        (2) 滅菌與消毒
        常壓滅菌或高壓滅菌。滅菌之后,待培養基成冷卻至25℃左右接種。
        送入過濾的無菌空氣凈化接種室,接種期間保持接種室正壓,維持正壓風。噴撒灑精消毒。進入接種室時,要換穿清潔的衣服,盡可能少地把塵埃帶入接種室內。所使用的用具也要洗掉附著的東西,再用酒精消毒或進行火焰滅菌。
        (3) 接種與發菌
        接種量以每瓶菌種(600g)接20袋,瓶栽時接40~50瓶。在溫度、濕度、氧氣自動化調節的栽培室內,發菌期一般需要40d左右,從接種到出完菇的生產周期為80d左右。     接種后15~20d,由于灰樹花菌絲的新陳代謝產熱,料袋內的溫度會比室溫高2~3℃,因此培養室溫度要偏低些,以22℃~23℃為宜。這時若不通風降溫,仍在25℃較高溫度下發菌,菌絲會因呼吸量過大而消耗已積蓄的養分,導致菌絲細弱缺乏活力。
        培養室相對濕度若超過70%易導致雜菌、霉菌生成。因此培養室要常通風換氣,CO2濃度不要超過0.3%;袋間保持相隔間隔,促使室內空氣流通。
        四、子實體培育
        光照刺激:光照是灰樹花原基形成必不可缺的條件,但在培養初始階段,光線會促使灰樹花菌絲表面變褐,因此培養前35d內不要光照。發好菌之后如果不給光照則使料表面的菌膜不斷加厚,原基形成緩慢甚至不形成原基。光照促使原基形成,光照度以250~500 lux比較好;灰樹花與金針菇不同,出菇前不能搔菌。
        在22~23℃室內培養 ,料面上的菌絲開始集結,向上爬升形成隆起的菌膜。此時進行光照,大約7d之后,隆起就會從灰白色變為黑色的灰樹花原基,其中有一部分隆起成塊狀,進入桑葚期。
    五、桑葚期管理
        接種后約50d,原基開始轉為黑色,出現桑葚樣凸起,凹處有水珠。由于多種原因,同期接種的培養袋原基轉色會參差不齊。在進菇場前要進行挑選,原基已轉色的培養袋,先移入出菇場,原基沒有轉色的培養袋,需要繼續培養,一定要等原基轉色才能移入出菇場。分泌黃色液滴,此時適合開袋出菇。仔細觀察原基,當原基上形成水滴,先是霧狀水滴,然后再聚成粒大型狀水滴,不久水滴消失,此時轉入出菇管理最為適宜。所謂原基狀態,不單指原基大小,重要的是它所處的生育階段,如果進入出菇室前已形成肥大的原基,且已開始菌蓋分化,以后就很難長成壯碩的菇體。總之,進入出菇室時原基必須尚未開始分化,其表面剛由光滑狀態轉為粗糙狀態(出現棱角)。
        灰樹花有易形成原基的特性,欲獲高產,須抑制原基的過早過多形成,盡可能發足菌絲積累營養。辦法是采用黃光燈抑制灰樹花原基的形成,此辦法可使一般在40~45d形成原基的菌床,推遲到60~65d后才形成原基,大體可推遲20d左右,單產可增加15~20%。 
        六、 出菇期管理
        灰樹花出菇期一般需要30~40d,管理要點如下:
        (1) 溫度調控 灰樹花結實期要求較穩定的溫度,此期若溫度劇變,原基發育亦會停止。所以這一時期的環境要求是:新鮮的空氣,溫度稍高,溫度不激變。灰樹花原基分化的適宜溫度為18~22℃。菇體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8~20℃。
        (2) 通風換氣 通風降溫是誘導灰樹花原基形成最重要的決定性的因素。為了誘導原基形成,要把室溫降到18℃,同時最大限度地進行通風換氣,以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提高氧的含量,這種環境變化會促使灰樹花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工廠化栽培,通風換氣控制在CO2濃度為0.1%為宜。如CO2濃度超過0.15%,會長成菌蓋小而薄的灰樹花;CO2濃度超0.2%以上,灰樹花菌蓋是漏斗狀或球狀。
      (3)子實體形成 菇體的扇形菌蓋不斷分化,形成覆瓦狀重疊,越長越大,菌蓋表面的顏色也由深灰黑色變成淺灰色,菌蓋下面的白色子實層也逐漸發育形成,并出現菌孔。扇形菌蓋幼時向上翹起,菇體長大后逐漸接近平展。過分成熟的菇體,扇形菌蓋向下彎卷,成熟的菇體,孢子向外飛散,可看到白色的孢子粉,菌蓋前面色變成淡白色。
        灰樹花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從出現腦狀皺褶到菇體長大成熟,一般需要20d左右。溫度偏低時,生長速度較緩慢,有時需要20d以上才能長成。當灰樹花的扇形菌蓋外緣無白色生長端,菌蓋平展,顏色呈淺灰黑色,整朵菇形像盛開的蓮花,并散發出濃郁的菇香時一般八分熟就可采摘。
        七、采收
        采收的前1 d停止噴水。灰樹花的采收要及時,如果菌蓋伸張到略向下彎卷,下部子實層孢子成熟并散發即為過熟。采收時,用一手伸入子實體基部,托著菇體,輕輕旋動后向上拔起。頭潮菇每袋可收400~500g,轉化率40~50%。
        八、貯藏
       鮮灰樹花應貯放在密閉的箱內或筐內,每朵灰樹花單層排放,盡量不要堆得過高,造成擠壓。需要密集排放時,應使菇蓋面朝下,菇根面朝上。灰樹花貯藏溫度以4~10℃為宜,溫度過高,鮮菇繼續生長因而老化。灰樹花鮮品運輸要力爭平穩,將每箱(筐)單層或雙層排放,避免擠壓、碰撞和顛簸。
        九、灰樹花生產滅菌新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在木生類的食用菌代料栽培中,對培養料進行高壓或常壓滅菌處理是生產者必須經過的一道嚴格工序。用高壓設備,燒一鍋要6h以上的時間,對于一般的農戶,一鍋培養料往往要燒24h以上的時間,費時、費力、費工、費能源。
        (1) 雜菌與滅菌
        食用菌的代料栽培工藝中,一個關鍵技術環節是對培養料進行滅菌處理,沒有這個環節單一的人為菌種是不可能正常生長的。競爭性雜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會抑制食用菌生長。由于滅菌不徹底,引起的雜菌和其他微生物也會與所培養的食用菌爭奪營養,影響食用菌產量。雜菌還影響食用菌生產的美感,因此追求食用菌生產無雜菌是所有生產人員的希望。
        ① 雜菌的概念:
        食用菌栽培中,人為栽培物種以外的其他物種的微生物及真菌都是雜菌。對應于植物栽培中的雜草。食用菌生產過程中極易受雜菌的危害,給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常見的雜菌包括細菌、曲霉、青霉、木霉、毛霉、根霉、鏈孢霉等。
        ② 雜菌產生原理
        雜菌是指食用菌栽培中生長的非栽培種類的菌類及其它微生物。任何微生物都有自己適合的生存環境,在不同培養基和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微生物產生。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的微生物。
        ③ 滅菌工藝理論
        食用菌必須經過滅菌過程。教科書(包括百度)中對滅菌的名詞解釋是:用理化方法殺死一定物質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學基本技術。滅菌的徹底程度受滅菌時間與滅菌劑強度制約。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于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不僅是食用菌栽培中必須的技術,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藥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胞(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干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采用濕熱滅菌,空氣則采用過濾除菌。
        ④ 食用菌栽培中的滅菌
        堆肥發酵,高溫高壓和常壓滅菌是最常用、最好的方法。堆肥發酵主要用于蘑菇、平菇、雞腿菇的栽培。其他食用菌基本需要高溫濕熱滅菌。常壓蒸氣滅菌是100℃、高壓滅菌其蒸汽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全部殺死。高壓滅菌的理論時間是30分鐘就可以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常壓往往需要4h,常壓100℃理論時間4h,實際12h以上。
        (2) 代料栽培食用菌高溫高壓滅菌的缺點
        ① 原材料浪費大,能耗高:一只裝量為3000袋(17x33)的常壓滅菌灶,滅菌一鍋,需要煤炭為350公斤;或者每一公斤木屑的培養料需要同樣量的木材去滅菌,因此有生產食用菌是破壞森林一說。
        ② 用工多,勞動強度大,由自然溫度20℃起火,到100℃需要6h,保持100℃、12h,用工2個,時間生產中需要多6h。
        ③ 原材料在高溫或高壓下,營養損失嚴重,會對培養基內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破壞。菇體組織松軟,口感差,這也是食用菌產量、品質不高的原因。
        ④ 滅菌越徹底,對滅菌后接種的操作要求越嚴格。
    對于一般的農戶,一鍋培養料往往需要24h以上的滅菌時間,費時、費力、費工、費能源。
        (3) 雜菌產生原理與防治
        ① 不同培養基營養與環境產生的雜菌
        食用菌栽培培養基不同產生不同的雜菌。
        糖份含量高、偏酸、水分過大、溫度高:木霉、綠霉、鏈孢霉、帚狀菌
        水分過大、溫度高:美發菌、鬼傘、炭角菌
        微酸---微堿:毛霉、根霉、黃曲霉
        干燥。溫高:多為多孔菌、裂褶菌、紅栓菌等
        ② 不同滅菌方式產生的雜菌之分類
        食用菌栽培有熟料、生料、發酵料之分。
        熟料、生料、發酵料所形成的培養基環境產生的雜菌歸類:
        熟料:木霉、綠霉、鏈孢霉、帚狀菌
        發酵料:美發菌、鬼傘、炭角菌
        生料:毛霉、根霉、黃曲霉
        段木栽培雜菌:多為多孔菌、裂褶菌等
        ③ 熟料雜菌的產生原理與防治
        經過無菌處理的培養料,很容易被最先侵染的某一種雜菌占領,得到全部的養分。熟料雜菌特點:發菌速度快、往往早于食用菌菌絲的生長、消耗的營養分與栽培食用菌相同,并且容易使菌袋腐爛。熟料上霉菌一般都是偏酸性,料內水分偏大、糖分偏大和高溫高濕情況下生成。
        熟料中雜菌的預防與防治:既然是熟料就要“熟”,滅菌要徹底。接種也要嚴格,接種箱密閉性一定要好。接種箱盡量放在干燥、干凈、密閉性好的房間內;接種環節也要嚴格無菌操作;菌種在使用前一定要進行挑選及處理;接種人員接種前應該用75%的酒精對雙手及各接種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接種動作要輕盈、熟練快捷,接種量要足。
    培養好的菇段防治:木霉,石灰處理,并加強通風,降低水分。鏈孢霉,及時清理,深埋密閉炭燒。
        ④ 發酵料中產生雜菌的原理與防治:發酵料中產生雜菌主要有放線菌、鬼傘、雞爪菌、美發菌。原理:發酵過程是一個多種微生物共同存在的過程,發酵頭3d,由于料內大量氨氣產生,雜菌較少。
        ⑤ 生料中雜菌產生的原理與防治:與對于沒有經過發酵和高溫濕熱滅菌的培養料,通常我們叫做生料。生料情況下所有代料栽培的木生類食用菌基本不能夠生長。但是,我們可以了解一下生料情況下出現的雜菌并且也有分類:60℃以下細菌;80~90℃多根霉、80~97℃多曲霉。
        生料中雜菌產生的原因:是培養料沒有曬干,基料里的自由水沒有除去,滅菌無法徹底。 防治:基料曬干,嚴格無菌措施。
        (4) 滅菌新的理論的提出
        由于雜菌與所栽培的食用菌種類存在著生理生態的差異性,與產生和生長的環境、培養基有不同的密切關系。依據椴木栽培的生料原理,我們進行了新材料的探索研究。
        ① 生料栽培技術的探索與應用
        中國古代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就是生料栽培技術,食用菌代料栽培對生料栽培的需求是廣泛的。如果能夠低溫滅菌、滅菌時間短、營養不損失,用工省、能耗低,一定會給食用菌生產者帶來福音。
        ② 促酵劑----一種新的,能夠實現生料栽培的滅菌材料。在長期的食用菌栽培中,發現熟料與生料栽培過程中不同雜菌產生的機理,根據雜菌產生的原理研究出了這種新材料。
        (5) 促酵劑用于生料栽培技術
        ① 促酵劑的作用機理:與傳統的滅菌方法相比,根據真菌與真菌之間在生物學上的差異性,使用“促酵劑”在木生類食用菌的栽培培養基滅菌時,溫度只要達到80℃,用時只需要5~7h;在草生類食用菌培養基堆肥發酵時的溫度,在70℃時,保持7~9h能夠增強發酵力度,達到殺死微生物芽孢,滅菌效果明顯,該產品的應用在生產同樣菇的情況下,滅菌消耗的燃料減少、用時工時減少,生產成本自然降低。
        ② 促酵劑的促酵作用:應用培養料堆置發酵原理,加入促酵劑使料溫較快升至70~80℃,短時間產生的氨氣和微生物,加速了雜菌類微生物的死亡,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效果。在通常情況下,培養基的堆料最高溫度在63℃,有人報道是67℃,而用促酵劑可以使堆料達到78℃。因此,對于蘑菇、草菇和適合于只要發酵溫度達到70℃保持9h,之后翻堆一次等溫度上升到70℃再保持9h即可裝袋,不需要滅菌。
        ③ 促酵劑的催化發酵原理與作用:促酵劑能夠在料溫70~80℃條件下它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脲酶和特效催化酶,這些物質揮發、滲透到在木屑、秸稈、棉籽殼等為主的培養基上,促酵劑與它們混合后,在酶等的作用下可分解成NH4+和OH-,OH-可使培養基中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分子間的酯鍵斷裂,從而打破木質素和纖維素的鑲嵌結構,溶解出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同時,促酵劑分解產生的NH4+可吸附在培養基表面和斷裂層,并和游離出的N形成NH4+-N復合體,在菌絲體生長過程中會合成微生物蛋白。這種形態的氮吸附在培養基表面,具有游離性,更適宜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研究表明就此提高培養料的生物利用率為10%~20%,提高食用菌的產量10%以上。
        ④ 促酵劑的推廣應用:2006年8月,研究的促酵劑,經過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認為“促酵劑”應用技術與傳統滅菌方法相比,具有滅菌溫度低,時間短、成本低,工效高的特點,在料溫70-80℃、5-7h條件下對食用菌培養料進行滅菌,使用效果理想。制定了“促酵劑”企業標準,為新產品的安全、標準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鑒定委員會認為課題組很好地完成了新產品試制計劃下達的科研任務,并已在浙江、安徽、甘肅、福建等省應用。2008年,促酵劑在通過執行國家科技部星火項目推廣應用,目前已經在全國28個省市區使用,受惠農戶10500多家。栽培量達到12.9億袋,省工節本增效共計9.16億元,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⑤ 促酵劑的使用方法與優點
        將促酵劑以0.35-5%的添加量與生產配方中的原料,按比例量從少到多,依次拌勻后加水攪拌即可。利用“促酵劑”進行堆肥,使用量應當在0.5%,均勻拌入培養料后,即能夠是培養料在短時間內升溫,并開始對料中的雜菌的營養體和孢子進行殺滅。其他操作工藝與通常操作一樣。
        促酵劑在食用菌栽培中具有滅菌溫度低、適用范圍廣、菌絲生長健壯、吃料快、雜菌污染少的功效,并且具有的工序簡化節省燃料、節省工本、改善接種條件、降低培養基營養消耗、提高產量的特點。
        ⑥ 促酵劑的節能省工效益:以典型的木腐菌香菇為例,使用“促酵劑”每生產1000段(袋),直接減少投入111元--341元,純經濟效益207~320元。
        浙江省2007年食用菌總產量為91.8萬噸。按照100%的平均生物利用率來算,所需原料(干)約為91.8萬噸,全年全省需滅菌51萬鍋,需原煤19.89萬噸。應用促酵劑后,全省僅需原煤4.08萬噸,節省原煤15.81萬噸。全省應用10%也可以節省1.632萬噸原煤。
        2006年全國食用菌產量1437萬噸。則全國每年需滅菌3997萬鍋。滅菌所用的煤炭為1916萬噸(480kg/鍋)來算,折合人民幣14.37億元(煤炭:750元/噸)。即需要約1920萬噸煤炭或相應的柴薪、電、氣等能源進行滅菌。每鍋勞動力3個,需2400萬個;每鍋時間24h,共需1200萬天。使用促酵劑節省能源每鍋為500元的煤,按全國2007年的生產量,一年可以節省1300萬噸(或相應的柴薪、電、氣)。每鍋節省2個勞動力,全國節省1600萬;每鍋減少滅菌時間17h,全國節省600萬天。食用菌生料栽培可以提高生物利用率,全國的食用菌若提高5%的生物利用率,則使用同樣量的干料可多生產71.85萬噸食用菌,按照目前食用菌的平均價9元/kg 來算,可增加收入64.665億元。
        應用本產品在理論上可以減少2/3能源,直接節省10億元的開支,減少勞動力1600個,節省時間約600萬天。
        灰樹花局部感染雜菌時,通常將感染部位挖掉,并灑少量石灰水蓋面,添濕潤新土,攏平畦面。感染部位較多時,可用5%草木灰水澆畦面1次。在高溫季節,當畦面有黏液狀菌棒出現時,用1%漂白粉液噴床面以抑制細菌。遇到蟲害時可用敵百蟲粉撒到畦面無菇處;需用低毒高效農藥殺蟲,盡量避免農藥殘留危害。
        冬季溫度較低,空氣和土壤中的雜菌和病蟲害不活躍,所以冬季蟲害發生較少,一般以防病為主,常見的病害有腐爛菇和鹿角菇。
        腐爛菇
        ①癥狀:原基和子實體部分或全部變黃,時間長了變成泥狀并伴有刺激性臭味。
        ②病因:通風不良、濕度過大、強光照直射到子實體或機械性損傷。
        ③防治:保持溫室內空氣清新,調節好濕度,子實體避免接觸硬物。腐爛菇有傳染性,一旦發現要及時清除子實體以及子實體附近的土壤并深埋到遠離出菇場所的地方。
    鹿角菇
        ①癥狀:子實體白色,有枝無葉,形似鹿角,易老化、味淡、產量低,商品價值低。
        ②病因: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氧氣供給不足。
        ③防治:根據菇體顏色,適量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增加通風次數和時間,使棚室內空氣清新。(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  韓省華 汪金杰 陳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应城市| 白朗县| 璧山县| 泸西县| 卓尼县| 玉树县| 邛崃市| 巴东县| 吴忠市| 台前县| 湟源县| 肇源县| 德江县| 平陆县| 梁山县| 杭锦后旗| 巧家县| 黑龙江省| 红原县| 班戈县| 手机| 定州市| 玉田县| 明光市| 胶南市| 秭归县| 资溪县| 日照市| 牡丹江市| 莲花县| 大丰市| 彭泽县| 福海县| 柳江县| 北宁市| 思南县| 阳城县| 兖州市| 富平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