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產業發展優勢
1.氣候環境條件優勢。西安地處秦嶺北麓,西北地區,黃土高原主體南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稍冷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3.5℃ ,年降水量558~750mm 。 適宜中高溫、中溫、中低溫和低溫型食用菌栽培,尤其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年平均氣溫增高2~3℃ ,出現南菇北移現象,可選擇的栽培種類增多,為北方和內陸地區發展食用菌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氣候條件。
2. 資源優勢。東部渭南一帶是棉花產區, 棉子殼資源豐富;南部沿山一帶是林區,西安周邊是果樹區,木屑資源豐富;西安地處關中中部優質小麥和玉米產區,麥草、玉米芯資源豐富,發展食用菌生產具有相當的資源優勢。
3.市場開發潛大巨大。西安市現有人口807萬, 具備發展都市食用菌產業的優勢條件,且擁有南郊朱雀、咸陽陳陽寨、北郊朱宏路、東郊胡家廟等大型蔬菜副食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鱗次櫛比,為食用菌產品提供了暢通的銷售渠道和空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4.政府支持。市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設施農業和都市農業方向的發展,逐步實現食用菌現代(溫室栽培)設施。
5.栽培技術逐步規范化。隨著國家重視食品安全,食用菌栽培逐步實現無公害化、標準化。目前,已完成雙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姬松茸、雞腿菇等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的編制與評審,并進行推廣應用。
6. 區域性品牌優勢初步形成。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形成區域性品牌優勢,如小江村、六村堡、草灘、戶縣、高陵、藍田、渭南、寶雞和興平的平菇生產基地;曲江、魚化寨、六村堡、咸陽、浐河的香菇生產基地;曲江、六村堡、三橋、咸陽、雁塔的金針菇生產基地;長安靈沼、未央草灘、涇陽、三原、灞橋、雁塔魚化寨的雙孢蘑菇生產基地,并實現了栽培銷售渠道暢通。
7.食用菌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隨著食用菌生產規模的擴大,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食用菌產品加工業逐漸興起,如相繼建立的寶雞愛姆公司、椏楓公司、漢斯啤酒廠生物開發公司、三原縣食用菌協會、涇陽長河食用菌生產合作社,不僅自身具有較大栽培規模(5000~10000m2),而且具有一定的產品加工的能力。
二.產業發展不足
1. 管理不到位。政府對食用菌產業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在食用菌管理職能設置方面不明確、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2. 協會作用不明顯。食用菌協會不能完全履行其職能,對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起不到協調、指導的作用。
3.經費不足。政府產業資金支持隨意性強,無固定專項經費支持食用菌科研、推廣項目。
4. 菌種生產不規范。菌種生產、經營不規范,無證經營現象普遍。 菌種生產規模不足,品種不全,不能滿足菇農栽培需要,菌種供求矛盾突出。
5. 工藝相對落后 菇農栽培設施簡陋,工藝相對落后,無現代化和工業化生產形式,規模較小,產量不高,經濟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菇農的積極性。
6. 生產協調性差 食用菌生產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與引導,被動性較大,未能形成產、供、銷有序、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