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農產品對接市場,通俗一點就是銷售,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行情好的時候,有人賠錢賠的非常慘,但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大家都賠錢,但仍然有那么一部分賺錢賺得盆滿缽滿。這當中有什么訣竅嗎?
農產品對接市場是一門學問,且聽我們新農人創業大學的老師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案例。
農產品定位重要到滯銷跟斷貨,不信你看看!
我們中有個學員屬于“農二代”,什么叫農二代,顧名思義就是上一輩都是農民,到他這一代仍然是,但是這個小劉卻跟其他的農民不太一樣,在北京大興有一個大的農場,因為上過大學,打算帶著先進的理念,回到幫父母打理農場,北京大興大部分地區都是沙地,非常適合種植西瓜,而且北京大興的西瓜是也非常有名,剛剛開始回農場干就勵志要像褚橙一樣,做出有故事的西瓜,這個概念是好的,但方法用錯了。
他呢,先是對接了北京大的華聯超市,將西瓜全部放到華聯超市進行售賣,效果非常一般,原先家里是將西瓜批發,有新發地的商家來拿貨,賺的嫌對少,但是不賠錢,但是讓他這樣折騰下來,反倒賠錢了。
問我們問題到底是出在那里?我們建議,你可以自己拉一車西瓜去菜市場賣一賣試試看,結果他還真就自己拉了一車上周邊的菜市場,結果不到一個小時,西瓜全部賣光了,還有很多留了微信,說下次寄到家。
這個效果讓他非常驚喜,同時也很疑惑,為什么在大的并且品質如此高的超市賣不出去,反而在菜市場卻賣的這么好?難道是我的西瓜品質不好?
其實正好相反,正因為他的西瓜品質好,大超市雖然價格相對高,但是運輸成本加上途中的損耗,自家農莊的東西沒有摻假,大家是嘗的到的,等到西瓜運輸到超市,如果沒有及時沒出去的話,就容易不新鮮,但是菜市場或者高檔的水果店,第一、從損耗的角度來講,菜市場更?。坏诙?,買菜順便買個西瓜,或者看到大家都在,消費者也會想,我今天也想吃個西瓜,更或者去水果店的人明標是最明確,沖著水果來的。
所以,他其實是渠道定位偏差,像西瓜這種不耐儲存的,還是比較適合在菜市場或者大小區的水果門店售賣,通過消費者的口碑能夠迅速打通。
更有我們之前也說到,有機蔬菜就不適合在菜市場售賣,為什么?隔壁大姐一斤5快去拿,還送一把蔥,你一斤30,看著都差不多,大爺大媽肯定都會買5塊錢一斤的,有機蔬菜就更適合高品質的超市,人群定位清晰。
農產品對接市場,不僅僅要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更要從人購買的習慣角度去看,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農產品溢價,普通常見的農產品,變出花樣來賣,而新產品更多的是需要是參加一些展銷會,在展銷會上做試吃,做贈送,讓經銷商了解的農產品,想要大眾了解你的東西好,你一定不能待在家里,等著他們來上門,這樣上門的都是二道販子。(作者:林樂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