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的宿命
發布時間:2017-11-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當營銷成為一個人社會屬性或者身份識別的一部分時,當此人的工作、生活、思維、邏輯、社交等印有營銷的烙印時,筆者便可稱此類人為和營銷密切關聯的人,即營銷人。何謂宿命?用我師纏中說禪的解釋:“當你在其中時,你無法改變和逃脫;當你不在其中時,那不過是鏡花水月,和你任何關系都沒有!”當然,此宿命非常論所謂宿命,故曰宿命!
當和營銷人相關聯時,相應的工作場景和工作內容便如胎記般的時刻相隨了。出差成為生活的常態,如旅行者一樣,徜徉在城市、市場、酒店、酒局、山川、河流之間,不同的是,營銷人不是來賞景和享受的,而是辦差,甚至過眼千遍的美景竟然在沉思的眼神中留不下任何記憶。隨著出差,飛機、高鐵、大巴、出租、公交、三輪、雙腿都成為移動的工具,包內凌亂的票據記錄著緊湊的行程。許多酒店前臺小姐燦爛熟悉的笑容標志著成為了酒店的常客。手機內的WIFI密碼都習慣了行程,而無需搜索和設定。隨時保持暢通的電話,不斷忙于溝通各種事務,似乎世界上最忙的人莫過于營銷人了。不斷的刷屏,去看郵箱內的新郵件,處理、回復!偶爾的娛樂,也是欣賞好友圈的趣聞。匯報、請示、簽呈、任務、達成、回款、問題、辦法、費用、報表、分析、檢討、指示、會議、批復、回復、拜訪客戶、維護客情、檢查、整改、……充斥著工作時間內的分秒!躺在床上休息時雜亂的電視節目,卻成為甜美的催眠曲。這就是營銷人工作宿命的表象,誰又能逃脫的了?
《禮記.大學》給出了君子修養的標準和路徑:格物、知止、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明德天下。這恰恰成為了古代讀書人的宿命了。而金戈鐵馬,馬革裹尸,拜將封侯是古代將軍們的寫照和豪氣,無疑也是他們宿命的苑囿!營銷人服務于市場,服務于企業,在資本的惡濁本性和貪婪目的以及企業主欲望厚天的大環境下,營銷人的追求和志向是無法和陽春白雪般的古人們高尚情操相比。當然,資本社會中,自有資本社會的評判和追求標準,此標準,在作為一個經濟人的前提下,是宿命,是無法擺脫的,猶如沙漠中的人必須走出沙漠方能擺脫危險一樣,成為營銷人的追求宿命,或者叫做價值宿命。站在一份謀生的工作角度去看,那么如何以業績來提高收入,便是主旋律了,生存,永遠是所有人的第一技能!這個層次的營銷人追求的就是業績、業績還是業績,成就感就是那一份穩定的不斷增加的工資收入。當然,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營銷達成任務指標每年也在水漲船高。奮斗、掙扎在完成營銷指標與增長率的糾結中,那一份穩定收入便成了不穩定中的穩定。終有一天,失望的拿著幾年來最低的一次工資,那低廉的收入對越來越多的工作量,越來越勤勉的奮斗,形成了極大的諷刺。離職,是一種宿命,離職后的再次選擇同樣也逃不過再次因工資離職的宿命;繼續干下去,開始了又一次新的業績輪回,這極其像滾雪球,當滾到一定程度,雪球便不再增大,隨后還會散成一堆散雪泥水,而后再繼續滾新的雪球。當然,還有一種境界,把營銷作為自己的一生事業去干,這里,把自己做老板從事營銷咨詢策劃的人除外。此類營銷人,堪稱營銷職業人,通過營銷的力量去實現企業主的營銷愿望,從而實現自己的營銷事業愿景。當市場在營銷人的組織下,網絡健全,組織架構完善,流程科學,品牌美譽度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加而逐步提升,此時,企業主的貪婪、恐懼產生的營銷期望和營銷組織本身的營銷力產生偏差時,矛盾便產生了。這個矛盾是企業經營戰略與企業營銷戰略之間的矛盾。順從企業意愿,則必然要放棄營銷組織愿景或者改造營銷機構或模式,不順從,則內訌必然導致企業的巨大內耗和營銷人的離職。離職后的選擇,還是企業主的選擇,選擇自己有把握通過自己的營銷能力實現企業營銷愿景的企業,再一次進行營銷實踐以實現自己的營銷事業,如此循環而宿命。最后一種,便是把營銷作為自己社會價值的一種體現。此類營銷人站在營銷實踐和理論的前沿,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做好自己營銷工作的同時,不斷進行營銷實踐的探索和總結。此類營銷人任職于營銷咨詢公司、大公司營銷總監、營銷類媒體工作人員者居多。他們往往以行業專家、學著身份對營銷行業動態、現象、事件、活動等隨時進行品頭論足,或自立山頭,或自立門派,或文斗論辯!最終還是逃不脫販賣文字,兜售方案,獻計謀策而實現收入從而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或游走混跡于各類媒體,各種協會,傍名人,傳名言、著書立傳、王婆賣瓜等以贏得累累虛銜等假名的無形價值的宿命。
經過上面的論述,營銷人的宿命似乎很暗灰。有些營銷人轉而經營企業,也有成為咨詢師,也有成為經銷商,還有轉行的,這些就離開了營銷行業,當然不再受營銷宿命的羈絆。但是,名正言順,角色的轉變不能形轉而神不轉,那樣,只會成為中間的非牛非馬的變異角色,宿命如何?筆者不做研判,最終是什么就是什么!
本篇所論的營銷人有一個假設的前提,就是營銷人所服務的企業主是守法經營的企業主。如果企業主的德行敗壞,那么營銷人的宿命就更不可測了。比如傳銷組織中所謂的營銷人,直接以道德作為成本,以出賣良心和親情為手段,跟隨這樣的企業,結果的身敗名裂是自找的活該!還有些企業主,朝三暮四,變化無常,以營銷人的誠信為代價換取企業的利益,企業名譽的損毀是遲早的事,但是營銷人的德行隨之喪失卻是營銷人的最大悲劇!“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不能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收入而收入,選擇很重要!營銷人也是人,人的欲望自然與生俱來,并不會因為冠以營銷人頭銜就不存在了,這就是自身修養問題了,比如損公益而謀私利,以利交換,貪腐,以權謀私等行徑,這是個人德行詬病在營銷環境下的自毀前程的宿命。想起左宗棠的幾句話:“擇高出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與營銷人共勉!(來源:職場百科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