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成消費金融主要驅動力
發布時間:2017-08-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投資、凈出口、消費是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隨著經濟新常態成為共識,投資、出口逐漸走向飽和,消費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所占的比重正在迅速上升。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市場呈現出發展模式的分化,比如用戶年輕化、普惠化。同時,報告預測,未來,消費金融以技術驅動的特征會越來越明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智能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將越來越普遍。
90后成新興消費主體
90后異軍突起,成為新興消費主體。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自小生活相對優越,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追求個性,敢于消費,加上已入職場的90后財務逐漸獨立,更高的消費能力產生了更旺盛的消費需求。也催生了消費金融這一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消費類金融產品。
《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呈現出用戶年輕化、普惠化趨勢。
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平臺新增的222萬用戶中,90后超過84萬人,占比躍居各年齡層之首,達到40%。不僅如此,90后也是消費金融的主力。去年上半年,有統計金融平臺上90后消費借貸需求同比增長了11倍,全面超越70后、80后。
技術驅動特征明顯
《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消費金融科技驅動愈發重要。消費金融的場景復雜多樣,業務特征使得其對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新型平臺與傳統機構差異化競爭或互補的關鍵。
“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技術驅動的特征會愈發明顯,新型機構與傳統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說。
這意味著“金融科技”將逐漸進入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智能金融科技階段。
當前我國的消費金融主要分為三大派系。其中,銀行系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憑借融資渠道及風控優勢,強勢布局;而電商系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則依托大數據及品牌優勢,正在興起,此類模式的服務機構主要有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而互聯網系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則憑借互聯網優勢,充分發展互聯網平臺作用,通過應用場景互聯網化、服務互聯網化、運營互聯網化的模式搶灘布局,此類模式的服務機構則以馬上消費金融等為代表。
據馬上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風控上,消費金融因小額、分散、覆蓋人群廣的特點,決定其目標客群有很大一部分是傳統征信覆蓋不到的人群,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惡意騙貸、客戶違約成本低、債務收回成本較高等諸多挑戰,要求消費金融公司必須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為驅動的人工智能手段,豐富風控的數據緯度、算法和模型來實現快速識別借款人風險。可以預期的是,消費金融的技術驅動特征將會愈加顯著,在資本逐鹿的消費金融領域,玩轉金融科技是大勢所趨。金融科技實力的強大與否,將直接影響一家消費金融服務機構的綜合競爭力。(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