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大品牌時代,一個品類就像一棵大樹,每個分枝上都掛滿了世界級的品牌。即便在細枝末節中發現一些本土品牌,也都是在這個品類上耕耘多年的一線品牌。
就拿轎車這個品類為例。在這個品類上,底端市場以大眾、豐田等等國際品牌為主導,中高端市場仍然以寶馬、奔馳等國際品牌為主導,雖然在中低端市場也能看到奇瑞、吉利等本土品牌,也只不過是“見縫插針”,沒能動搖國際品牌的“統治”地位。
假如你是做汽車的,該如何進入這個市場?開發一個跟他們類似的產品,盲目跟進?還是開發一個與眾不同的產品,另辟蹊徑。
來自美國加州的特斯拉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開創新品類。他們用IT理念創造一個純電動豪華跑車,與現有的燃油轎車進行了有效區分,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
2.不要想討好所有客戶,要懂得聚焦
多元化、全方位、全面出擊的戰略,不知誤導了多少中國企業家,更不知扼殺了多少強勢品牌。曾經的春蘭、如今的海爾都是這個戰略的犧牲品。今天,春蘭的死,我們不去評論它,主要說說海爾。
消費者的印象總是體現在企業的利潤上。如果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印象良好,你的企業一定是利潤豐厚的,就像今天的蘋果,利潤率高達20%以上;如果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印象不好,你的企業一定是利潤微薄,就像今天的海爾,在經營的壓力之下,只好斷臂求生,壓縮中層,裁減員工,日子過得十分落魄。
3.要想把同樣事情比別人做得更好
“物美價廉”和“性價比”這兩個詞匯,對中國企業而言并不陌生。多數企業都把心思花在這個上面,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做出更好的產品,并用更低的價格賣出去”。所以,他們信奉這樣一個口號:“同等質量價格最低,同等價格質量最高。”
4.不要在夾縫里生存,“跟隨”永遠沒有出路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中國企業,乃至有些國際公司,都在采用“跟進”策略,人家要做什么,就跟著做什么。在業界有人還提出“模仿式創新”的概念,鼓勵那些企業在“跟進”的道路上繼續攀爬。
于是,在中國各行各業也出現了很多重復建設,什么好賣,大家就做什么,在“功能相近、品質相近、風格相近”的死胡同里短兵相接,直到把這個行業做死為止。
5.不要想象客戶喜歡低價,市場上只有“看不起”,沒有“買不起”
成本領先戰略,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中的第一大戰略,曾經為戴爾、西南航空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不少企業也采用這個戰略,成就了不少品牌。比如:神舟電腦、奇瑞汽車、三鹿奶粉、格蘭仕微波爐等。
然而,在大品牌時代,這種戰略卻遇到了麻煩,利潤問題、質量問題、消費者滿意度問題等諸多問題接連爆發,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6.不要只埋頭做好產品,好概念比好產品更值錢
在多年的咨詢工作中,我遇到過很多“務求實效”的企業家,他們不僅誠信做人,踏實做事,而且不少企業家還是技術高手,他們對自己產品的品質和功能的把握,可謂達到了國際水平。
然而,遺憾的是,恰恰他們這些具有國際水準的好產品到了市場之后,卻遭遇“賣不出去”的尷尬,讓他們覺得一頭霧水。
今天,我給大家揭曉答案:市場上沒有真相,只有顧客的認知。在市場上,一個好的產品未必一定要受到顧客的認可,我們不能只做一件好產品,就要期待消費者追捧。
7.不要覺得“有定位就有市場”,市場是靠右腦驅動的
大品牌時代的還有一個顯著特征是從“滿意”轉向“喜歡”。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一款產品的第一障礙不是“我不滿意”,而是“我不喜歡”。
如果一個品牌在品質和功能上,再好,再與眾不同,但在外觀上,在設計風格及情感訴求上不符合消費者的意愿,同樣賣不出去。因為,大家別忘了,開篇時提到的“選擇暴力”,現在的消費者不缺“選擇”。
8.不要覺得有LOGO就OK,視覺系統不等于視覺錘
一個好的LOGO確實給一個品牌帶來視覺上的區分。當我們看到耐克的“√”型LOGO確實感覺比阿迪達斯的“?”LOGO更加靈動,更具攻擊性。然而,先知品牌專家提醒,一個品牌光有好的LOGO遠遠不夠,還必須讓你的視覺系統形成一個強大的征服力才行。即:你的視覺系統,是否讓人們看一眼就能記住,很重要。這一點,我們叫做“視覺錘”。
9.不要總惦記廣告宣傳,要學會公關起步
在“理性消費”階段,品牌傳播的核心手段就是廣告,多數企業都通過廣告戰贏得市場的勝利。所以,在中央電視臺也產生了那么多“廣告標王”。但是,在“感性消費”階段,人們幾乎不再相信廣告,更多相信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親朋好友的推薦。
10.不要單打獨斗,要學會借勢
大品牌時代,是互聯互通時代,是抱團競爭時代,是資源整合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要懂得與人合作,整合資源,相互推進,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單打獨斗。
在品牌傳播層面,我們也要懂得這個道理,要善于借勢,嫁接一切能夠嫁接的資源,擴大影響力才是正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