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發布時間:2019-03-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植物保護學院是學校一所辦學歷史較為悠久的學院。1930年在原河南大學農學院創建植物病蟲害學科,1941年開設植物病蟲害專業,1950年建立植物病蟲害系,1952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植物病蟲害系被合并到華中農學院。1959年學校恢復植物保護專業,1960年成立植物保護系。1961年植物保護系與農學系合并,1964年恢復植物保護系,1969年再次并入農學系,1975年恢復植物保護系。1994年在植物保護系基礎上組建生物工程學院,2001年學校院系調整,撤銷生物工程學院,分別成立植物保護學院和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在近90年的辦學歷史中,先后有涂治、陳振鐸、王鳴歧、何均、袁嗣令、陳兆騮、賀鐘麟、丁文山、楊有乾、王守正、喻璋等老一輩著名植保學家在學院工作,積淀了深厚的學術底蘊,逐步確立了“立足農業,服務河南,面向全國”的辦學定位,形成了“自強、力行、求實、創新”的良好院風。
學院設有植物保護、森林保護、植物檢疫、植物科學與技術和制藥工程(一本)5個本科專業或方向,其中植物保護專業是河南省建設的名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優勢專業。2005年植物保護一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學科,2009年成為河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學院建有河南省“新型農藥創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農藥登記藥效試驗單位等省部級科研平臺,農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研究中心、化學生態研究所、菌物研究所、農藥研究所等校級和院級科研平臺。學院現有作物安全生產學科博士授權點、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學和作物安全生產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和植物病理學科設有省特聘教授崗和校特聘教授崗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多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多人。
學院現有植物病理系、昆蟲系、農藥系、植檢系和植科系5個系和1個中心實驗室,現有教職工58人,雙聘院士4人。其中,專任教師41人。在教師中,省、校級特聘教授4人,教授9人,副教授22人,省管專家2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優秀專家2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73.2%,有15人在國家級、省級學會擔任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和理事長等學術職務。先后聘任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聯輝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唐文華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研究員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
學院教學工作成效顯著。長期以來,植物保護學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培養質量在全校名列前茅。《農業植物病理學》2003年被評為學校第一門省級精品課程,《園林植物昆蟲學》被評為國家級雙語教學精品課程,《普通昆蟲學》、《園林植物病害防治》、《農業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等課程先后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和優秀課程。多名教師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和河南農業大學教學名師,學院教師主持的教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勵。學院教師主編了《農業植物病理學實驗實習指導》、《煙草昆蟲學》、《煙草病理學》和《植保專業外語》等多部國家級統編教材和農林規劃教材。學院畢業生考研率長期名列全校前列,自2001年植物保護學院成立以來,連續10年考研率達到40%以上,近五年均超過50%,并多次涌現出整個宿舍同學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先進典型,本科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先后培養出張世軍(原河南省政法委書記)、董慶周(原河南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道文(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大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唐震(紅日國際集團董事長)、朱健(河南臻美置業董事長)等大批優秀畢業生。在恢復高考三十年來2000多名畢業生中,目前已獲得高級技術職稱、獲得博士學位或副縣(處)級以上行政職務的畢業生達500多名。
學院科研工作成就斐然。近年來,先后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和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科研平臺建設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教育部、農業部和河南省重大、重點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0多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近年來,先后學院教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中70多篇被SCI收錄,主編各類學術著作和圖書30多部。近年,發現植物病蟲害新種和新紀錄30多個,病蟲相關新基因20多個。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