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是依托原土壤農化專業、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和環境生態類專業,在整合全校相關學科資源的基礎上,于2004年新成立的學院。現有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博士授權點3個,擁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藥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氣象學、生態學、資源環境信息技術8個碩士授權點和1個農業資源利用專業學位授權點,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中外合作)6個本科專業,現有本科生1100人,碩士生230人,博士生13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6人,其中專職教師65名,教授13名,副教授22名,高級實驗師2人,另有講席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6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3人,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
學院現有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合肥)1個、農業部農業環境試驗站(合肥)、安徽省農產品安全重點實驗室1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實驗室1個,農田生態保育與污染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新型肥料工程技術中心1個,農業部農藥殘留檢測中心1個,擁有逆境與植物營養學校級重點實驗室、安徽農業大學農藥研究所、肥料研究所、資源信息研究所4個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所。農藥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植物營養學和大氣科學為校級重點學科。現有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2個、安徽省引進高校領軍人才團隊“農業資源與農產品化學結構解析及高效利用”1個、安徽高校科研平臺創新團隊“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控制關鍵技術團隊”1個以及院級8個科研創新團隊。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973”、“863”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0余項,到賬科研經費9000余萬元,獲省部級獎勵10多項,主編、參編“十二五”規劃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12部。
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創業型人才。近五年來,學生積極參與全國大學英語競賽等各類國家、省級、校內外創新創業活動和各類文體活動,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100余項;考研率穩定在35%左右,就業率在95%以上,3次獲得校“就業先進集體”,2次“紅旗團委”和3次暑期“三下鄉”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服務“三農”的辦學方向,積極拓展和延伸“大別山道路”,先后赴金寨等全省80多個縣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承接全省90多個縣(市、區)的測土配方施肥等橫向協作;努力服務于安徽崛起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研發、農藥殘留與環境毒理、稀土對農田生態系統的影響、硫元素農業化學、農業資源信息技術、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處國內先進水平。
學院先后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夏威夷大學、歐道明大學以及英國洛桑試驗站、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技大學等十余所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交流機制;與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科院國際竹藤中心、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2015年開始我院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聯合實施“2+2”整班培養本科生工作。
當前,學院正以“提升內涵、辦出特色”為主線,以校院兩級管理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努力朝著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資環學院的奮斗目標不斷前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