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環境學院位于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學院前身是1936年四川大學農藝系下設的農業化學組。1944年農業化學組壯大成為農業化學系,并內設農化分析教研室。1985年農化分析教研室更名為農業環境教研室,并招收第一屆農業環境保護專業學生。2004年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氣象生態系,同年新招收生態學本科專業。2015年3月,以原資源環境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氣象生態學系、生態環境研究所為基礎組建環境學院。
全院現有全職教師60余人,外聘教師40余人。其中全職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7人,博士和碩士生導師3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9人,留學歸國人員16人。
學院現有4個系(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生態工程系和生態學系)、3個辦公室(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含團委辦公室)和科技開發辦公室)、2個中心(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和大型儀器設備中心),以及學院代管的1個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2個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高校農業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省土壤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2個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生態環境實驗中心和四川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此外,學院還有50余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實踐基地。承擔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和環境生態工程4個本科專業1185名本科生、154名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教學培養任務。
有100余臺(件)大型實驗教學科研儀器。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HPLS)、氣相色譜-質譜分析儀(GC-MS)、離子色譜分析儀(IC)、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
經過幾代教師的學術傳承和開拓發展,我院形成了以長江上游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種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土壤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飲用水水源保護與控制、環境新材料、新能源和資源環境信息技術為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環境工程設計、工程治理、環境監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調查與評價、土壤環境污染風險評估及生態修復工程、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生態與環境保護規劃、新型環境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學院近5年承擔縱向科研項目51項,橫向科研項目85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教育部留學回國科研啟動基金1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各類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4項,四川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各類科研經費達5110余萬元,其中縱向經費1540余萬元,橫向經費近3570萬元。學院科研成果較突出,近年來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1項,其中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76項,新型實用型專利24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52篇,SCI 136篇,EI 14篇,出版專著8部。
學院學生就業形勢良好,畢業后在環保、水務、規劃、城建、供排水、信息等政府部門及相應的環境工程設計、環保工程設施運營、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生態調查與評估、土壤及土地污染生態修復、生態規劃設計、環境保護規劃、項目工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水土保持規劃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和工作。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