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研究所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圍繞“優質、安全、簡約、多樣、高效”的科技主攻方向,以種質資源為基礎,以品種培育為核心,以栽培植保為支撐,以貯藏加工為拓展,以質量檢測、風險評估和科技信息為保障,開展應用和應用基礎研究,著力解決我國果樹瓜類產業發展中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關鍵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問題,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人民健康、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鄉村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研究所經過近60年的發展,形成了涵蓋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植物保護、貯藏加工、質量檢測、風險評估、科技信息、示范推廣等學科體系,創建了種類齊全、學科完整、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研究體系。
研究所堅持“以人為本、人才興所”的方針,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匯聚了一批國內外一流的領域科學家。全所共有600多人,在職職工202人。其中高級職稱80人,博士31人、碩士83人。中原學者1人,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0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創新團隊10個,河南省大宗水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1人。擁有果樹學、蔬菜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等博士和碩士培養點。
研究所擁有6個處室和10個研究中心,現有國家葡萄桃種質資源圃、國家西瓜甜瓜中期庫、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瓜果子平臺、國家瓜果改良中心、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農業部果樹育種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省果樹瓜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外專局引智示范推廣基地、中國-新西蘭果樹科學聯合實驗室、中國-西班牙果樹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中國-保加利亞果樹生物學聯合實驗室等科技平臺,在全國布局建設10個試驗站和100個成果示范基地。主辦《果樹學報》、《中國瓜菜》和《果農之友》三份科技期刊。研究所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文明單位和河南省文明單位。
研究所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207項,其中10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95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培育并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果樹瓜類新品種209個,其中國審(鑒)品種38個,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新種質、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面向未來,研究所將緊緊圍繞“頂天立地”的發展方向和“建成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推進現代科研院所建設,全面提升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凸顯“改革排頭兵、創新國家隊、產業驅動器、決策智囊團”的地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