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從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理論、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為主的公益性綜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所現有各類人員394人。編制內在職人員182人,百人計劃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含支撐系統人員)154人,管理人員16人。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院士1人、研究員33人(45歲以下8人)、副高級科技人員46人;有博士學位83人、碩士學位41人。訪問學者和客座研究人員26人;項目聘用人員10人;其他用工及退休返聘15人。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為生態學、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培養單位和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中藥學碩士培養單位。每一學科方向均有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導師隊伍和專家學者,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31人,碩士生指導教師33人。在站博士后10人,在學博士研究生69人,碩士研究生82人。
研究所“123”規劃
定位:以青藏高原生物學研究為主的社會公益型國家級科研單位,自建所以來,我所始終以立足青藏高原、發展高原生物學事業為總體目標。研究所定位于高原生物的基礎與應用研究,重點發展青藏高原生態與環境、特色生物資源持續利用和高值生態農牧業學科領域,解決相關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滿足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同時推動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原生物學研究機構。
重點研究領域:青藏高原生態與環境、藏藥現代化與特色生物資源持續利用和高值生態農牧業。
研究方向:高寒草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高寒草地的健康與生物安全、高原生物的適應與進化、區域可持續發展、藏藥現代化、特色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特色生物資源高值利用、高原作物與牧草品種選育和高原農業資源高效利用。
重大突破:
1、區域可持續發展——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技術
2、藏藥現代化——重金屬安全性評價技術
重點培育方向:
1、高原生物適應進化機制與分子育種
2、特色生物資源持續利用
3、高寒草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