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業科學院
發布時間:2016-12-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始建于1978年元月,是省政府直屬的綜合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從事農業應用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農業科技產品研制與開發、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其前身是1950年國家建立的6個大區性農業科研機構之一的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最早歷史還可以上溯至二十世紀初,湖廣總督張之洞開創的南湖農業試驗場,至今有100多年。
省農科院位于風景秀麗的武漢市武昌南湖之濱,地處國家南湖農業科技園核心區。全院下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植保土肥、畜牧獸醫、果樹茶葉、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生物農藥、中藥材和農業經濟10個研究所(中心),8個處室,南湖、蠶桑等5個試驗站。研究領域涉及全省農業領域各個方面,是全省規模最大,農業科技資源數量和質量居全國農科院前列,并具有一定影響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糧食作物育種、高山蔬菜、植物保護、農業環境治理、畜禽育種、果樹茶葉、農產品安全、生物農藥、中藥材等研究領域具備一定優勢,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2006年,省政府依托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組建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中心下設11個分中心和江漢平原、鄂東南、鄂北和鄂西4個綜合試驗站。省農科院建有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省部級工程中心,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和1個博士后產業基地。
全院現有職工4812人,其中,在職專業技術人員655人,高級職稱科技人員338人,博士137人;專技二級崗16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76人,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8人,省政府津貼專家21人;有新世紀高層次人才第一層次4人、第二層次16人。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我院有26位專家成為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長。
建院以來,全院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120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70項,育成鄂中5號、廣兩優272、湖北紅雞等動植物新品種201個。1987年湖北省設立省科技進步獎以來,全省農業領域的3項科技進步特等獎,省農科院為其中2項的主要完成單位。
近年來,省農科院堅持“突出一個中心(即以科技支撐為中心),加強三個建設(即人才隊伍、創新平臺和體制機制建設),構建兩個體系(即科技創新體系、成果轉化體系)”的發展思路,在“升級提檔,建一流強院”上下功夫,各項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十二五”時期,落實科技經費8.82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倍。承擔了一批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主持2項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十二五”以來,我院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百余項。其中,1項成果以第二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獲第十七屆中國專利金獎(全國僅頒獎20項),每年至少1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上獎勵。糧食作物育種取得突破,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6個,農業部認定超級稻品種2個。獲得專利授權257項,是“十一五”的6倍。年均示范推廣和科技服務面積超過5000萬畝。促進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6.7%。連續獲得“省委黨建工作先進(合格)單位”“省級最佳精神文明單位”“省政府目標管理先進(合格)單位”等稱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