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要借勢 更要“造事”
發布時間:2016-12-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借勢營銷要適可而止。眾所周知,借勢營銷做得最好的是杜蕾斯,比如從“光大是不行的”到“薄,遲早要出事”,推出一個個經典借勢案例。但是,像這樣的借勢能力,不是每個企業都具備的,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比如前一段時間刷屏的“優衣庫事件”,假如真的是一次炒作和營銷,那么單從傳播角度來看,很多人認為是成功的,達到了1200萬元廣告費才能達到的傳播效果。但從品牌美譽度來說,未必是一次成功的借勢營銷,是否涉嫌傳播淫穢物品還有待觀察。一些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對這次疑似無底線炒作的營銷活動展開口誅筆伐,身為一線快時尚品牌,真的覺得這樣的借勢營銷會對品牌形象有所幫助?我看未必,也許相關負責人早已哭暈在墻腳。
所以,借勢營銷要適可而止,不能為吸引眼球淪為無底線的炒作,因為有些炒作,獲取的不一定是關注,也許是側目,這樣的側目對品牌的建立和成長并無好處。
品牌在選擇借勢對象時,得注意將自身定位和受眾相結合,把握好品牌與事件的合理性及融合度,不能生拉硬扯。
所以我的做法是,借別人的大勢,造自己的小事。通過自身的實踐,我覺得借“勢”營銷不如造“事”營銷。“勢”是別人給的,“事”卻可以自己創造,借勢+造事才能組成一次完美的營銷活動。兩年前正是微博火的時候,我們借了微博快速傳播和廣泛傳播的大勢,舉辦了一個活動,調動微博網友線下參與體驗并達到傳播的目的,再引爆線上的傳播,就會帶來傳統媒體的關注。之后傳統媒體的跟蹤報道又為線上的傳播做了足夠的信任背書。就這樣,打通了線上線下傳播的鏈條,活動在新浪微博一炮而紅,迅速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和個人品牌,完成了一場完美的營銷活動。
無造事,不傳播,無借勢,不營銷。(來源:焦作山藥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作霖)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