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引爆現代農民新生
發布時間:2016-11-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16年6月開始,全國多個省市陸續遭暴雨侵襲,洪水、滑坡、死亡、失蹤這些沉重的字眼頻頻見諸報端,令人揪心。靠土地耕種吃飯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冰雹砸毀剛剛鉆芽的棉花,小麥倒伏根本來不及收割,蔬菜瓜果要么價格暴漲要么滯銷腐爛,人人都懸著一顆心。泱泱農業大國也無法與大自然抗衡,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業機械的生產和銷售也明顯受到影響。
但是,人定勝天,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從61%提高到64%的農機化水平目標已經確立,在機械代替傳統手工勞作的過程中,中國已經進入了歷史轉折期。史無前例的農業機械化進程中涌現了無數優秀企業,將目標落地、讓農民的生存變得更加容易。
1999年建廠,2006年注冊“長葛市通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張留海出身農民家庭,深知土地耕種的艱辛。農業機械化從改革開放以來,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逐漸輻射全國,在國家統計局最近的統計數據中顯示,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81億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機配套農機3943.3萬部,市場前景大好,同時激烈競爭并存。
通利機械已經有十七年的歷史,張留海聊起農業機械可謂是專家,這些年來一直專注花生摘果機、粉碎機、羊草機、電動篩、PZ系列噴砼機及各型號整機配套配件等的生產。過去,通利機械是一個靠租別人的廠房、生產別家產品過活的無名小廠,是張留海十幾年如一日的經營,使它成為能夠自建廠房、擁有自主品牌的專業農機生產公司。
回憶這一路的艱辛,張留海其實挺知足,并坦陳生活在越變越好,曾經靠自己一個人沒天沒夜地加工生產的日子算苦吧?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賠笑臉拉客戶算苦吧?沒有牌子只能代工的時候算苦吧?但他都一一克服了,單槍匹馬闖天下變成幾十個兄弟抱團前進,三分薄地變成恢弘的廠房,簡陋的設備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幾條現代化的生產線。
農機化已經使現代農民變為一種職業,也使傳統耕作成本降低,效率變高;“互聯網+”的提出更是讓根植土地的農民體驗到了嶄新的科技生活。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戶通過網站購買和預約,讓專業的農機操作員、生產商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自己學會現代化農業活動?;ヂ摼W+農機帶來的智慧生活已經讓農民感受到了農耕新常態。如此大環境下,張留海明白企業不能閉門造車,2014年開始了網絡營銷,加入知名B2B網站慧聰網,硬是理解并消化了這“陌生”的互聯網。
通利機械的慧聰網店鋪屬于買賣通會員,在PC端、移動端、交易環節都享受多重引流曝光和交易服務。張留海不必憂心店鋪的裝修、誠信認證以及站內搜索排名,還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炫鋪隨時查看店內的信息,并且第三方支付平臺慧付寶可以幫助通利機械實現線上交易。張留海表示,慧聰網是通利機械唯一合作的網絡平臺,通過這個窗口面向全國市場,每年互聯網交易額占比有30~40%,這對“觸網”剛兩年的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可喜的成績。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客戶采購通利機械的產品后,張留海都會派專人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確保用戶能夠熟悉機器的每一個零件、每一個功能,售后還會實行三包,他認為只有讓老百姓購買后能夠少費錢甚至不費錢的機器才算是好機器。為此,通利機械的一個新產品出廠前會經過反復試驗,有不足立刻修改,有更好的方案果斷重新來過,千錘百煉之后才會正式投入市場。
中國農業歷史很長,農機化發展卻只有幾十年,全面機械化仍需要時間,互聯網半路殺出,將加速真正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農業時代的到來,通利機械正在這條路上摸索前行。(來源:慧聰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