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的七種模式
發布時間:2016-11-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從2016年起,中央財政按照每村每年150萬元,連續支持兩年,計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美麗鄉村依然是未來幾年國家建設重點。美麗鄉村建設要發揮政府、社會和市場作用,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方法、模式。
1、產業發展型模式
產業發展型模式主要產生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鄉村,其特點是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了農業生產集聚、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
2、生態保護型模式
生態保護型模式多在生態優美、環境污染少的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生態環境優勢明顯,把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潛力大,適宜發展生態旅游。
3、城郊集約型模式
城郊集約型模式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郊區,其特點是經濟條件較好,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高,土地產出率高,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4、資源整合型模式
資源整合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網地區的傳統漁區,或者在我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或者其他農業資源發達地區,產業以漁業或者牧業,或其他農業資源為主。
5、高效農業型模式
高效農業型模式主要在我國的農業主產區,其特點是以發展農業作物生產為主,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農產品商品化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產量大。
6、休閑旅游型模式
休閑旅游型美麗鄉村模式主要是在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其特點是旅游資源豐富,住宿、餐飲、休閑娛樂設施完善齊備,交通便捷,距離城市較近,適合休閑度假,發展鄉村旅游潛力大。
7、文化傳承型模式
文化傳承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的地區,其特點是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優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文化展示和傳承的潛力大。(來源:一諾休閑農業規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