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云人生八苦,其中之一為求不得。然而,世間能做到無欲無求的有幾人?蕓蕓眾生,多是苦中求,以苦為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很多時候,“求”的過程已經超越了“求”的結果,過程越艱辛,得到后越有成就感,越開心。
饑餓營銷就是針對這種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調低供應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或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氣。當消費者的胃口被充分吊起來,便是最佳的產品上市時機。被抑制了長久的欲望一旦有了宣泄的途徑,結果即風雨無阻。
而另一方面,有些商家會采取狂轟亂炸全面覆蓋的方式去宣傳自己的產品。自2000年起腦白金廣告連續五年榮膺“十差廣告”大獎,但所有人都記住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2008年,通過贊助北京奧運會以及十二生肖排序,讓我們都記住了恒源祥;付笛生任靜挨個上陣的“洗洗更健康”現在成為了詼諧的冷笑話;唐國強的的“學技術到藍翔”使得藍翔成為如今段子手的樂土……廣告商堅信“謊言三遍即成真”。
錢依然要花,禮依然要送,最差廣告依然要搜來看了再去罵。世間最暢快的事莫過于拿著錢暢游消費世界,記住什么你就買什么,只圖個高興——然后,千萬別思考,思考會毀掉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