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企業做網絡營銷 應避免陷入誤區
今天,我們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受到中國互聯網+政策的影響和鼓勵,紛紛試水電商化運營,以大米為主的農產品營銷陣地上,也有很多企業碰的是灰頭土臉,這和他們不懂網絡營銷的精髓有直接關系。網絡營銷,并非是制造網絡垃圾,營銷的核心理念是:如何讓別人認可你說的價值觀,而不是在那里一直漫無目的的講你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形成強大的認同感,才是成功的營銷。518大米網CEO王洪新先生,接觸網絡運營近15年,是中國第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他總結了一些農業企業做網絡營銷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一起看一下。
像Facebook、Twitter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向目標客戶傳播與溝通時呈現出巨大的優勢。如今,無論你是剛剛起步的創業者,或者是一
個比較成熟的企業,社交媒體都在其市場營銷格局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提高產品或者服務的知名度至關重要,這得看你邁出的第一步是不是正確,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印象不好,你將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快速的、強烈的、持久的,所以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我們可以改變第一印象,但最好的辦法是最初就避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我們一起看看在社交媒體上一些企業會常犯的錯誤。
缺乏社交媒體營銷戰略
如果一個公司缺乏社交媒體營銷戰略,那它無論怎樣也無法向客戶傳遞有效的信息。而且它與消費者的溝通也必將是脫節與混亂的。所以企業進行社交媒體營銷時,必須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特色,一個可衡量的目標,一個社交媒體運行規則,還要有一個定期發布日歷。沒有這些,你會發現自己只是在盲目發布并且在削弱自身的品牌價值。在一個清晰有效的社交媒體營銷策略的指導下,才能產生有價值、有吸引力、令人難忘的內容,并產生客戶黏性。
在太多平臺創建賬號
請不要試圖在每個社交媒體上都建立賬號!當然,活躍在多個平臺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應該是在你剛剛成長起步的時候。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在拓展業務之前操作一個社交媒體平臺往往很容易也很有效,但是如果你操之過急,在Facebook、Twitter、Pinterest、YouTube、Instagram、Vimeo、Linedln、Google+、Slideshare、Vine和Snapchat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狂建賬號,并且進行瘋狂無序的信息轟炸,你只會讓自己變得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等到你無力管理這些平臺舉手投降時,你會看起來更加糟糕。用戶會從看上去很愚蠢的公司購物嗎?反正我不會。因為這樣的舉動根本無益于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從而也無益于品牌的推廣。
買粉
質量重于數量。企業的目標是為了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而并不應該只關注于數量。成千上萬的粉絲數量應該是企業拿時間和精力換來的。買粉可能會造成公眾的強烈反感,試想一下,如果企業的真實粉絲發現了企業的買粉行為,他們還會忠實追隨企業嗎?他們對于該企業的信譽度又會作何評價呢?這會損害企業品牌并對企業盈利帶來不利影響。
只是一味地進行品牌宣傳,不談其他
一家企業的社交媒體平臺如果只是無休止地進行品牌宣傳,會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當然,企業這樣做是為了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曝光率,但是企業還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有利可圖的內容,而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內容。在這里可以參考一下5-3-2模型,這個模型在保證企業的粉絲忠心耿耿的同時,還可以增加企業的粉絲量。5-3-2顧名思義,假如企業每周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十條內容,那么就應該按照以下結構來發布:
5條其他內容,不涉及企業自身。
3條關于企業自身的內容,但不涉及推銷。
2條是有趣或者涉及個人話題的內容,從而有助提升品牌的人性化。
沒有正確使用標簽
在社交媒體上,標簽的使用可以極大地提升品牌的辨識度。標簽使用便于企業進行內容強調,可以讓更多的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企業發布的內容。然而過猶不及,如果使用過量標簽也是一種打擾。因此,確保在對粉絲溝通有益時合理使用標簽。
在短時間內進行內容轟炸
在幾分鐘內或是短短幾小時內連續發布多條內容可能會造成粉絲的不舒適感。企業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內容是為了分享內容,是為了將內容有效送達到受眾那里,而不是對受眾進行疲勞轟炸。如果企業在短時間內大量發布內容,結果只會造成大量的垃圾信息,更嚴重的會導致大量掉粉,而有些粉絲一旦對企業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就很難回頭。
沒有好好進行審核
你是否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過錯別字?是否在微博上讀過不通順的句子?草率的編寫發布的內容可能會瞬間瓦解企業之前在社交媒體上的努力,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常犯小錯誤,會讓消費者覺得該企業不可靠。所以,在發布內容前,一定要進行審核,千萬不要犯些低級錯誤而造成不好的印象。
缺乏與粉絲的互動
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會很高興看到一些企業的回應。因為他們希望他們是在與一個有情感的人溝通,而不是一個龐大的企業機器。企業對于一些熱點的回應可以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和親密關系,也可以幫助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一個有趣、智慧的印象。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