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制造”“互聯網+服務業”這些“互聯網+”的模式都迅速崛起,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的時候,有一個最早被提出來卻發展緩慢的行業——“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農業”重心在產出方向
“互聯網+農業”這項工程已經展開并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調整策略,占領農業電商市場。搭建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這些平臺所經營的重心絕大多數都指向了農業的產出一面。
的確,農產品的電商市場前景廣闊,也是未來電商企業必爭的綠色金礦,但這種單一的發展方向是否對實現“互聯網+農業”有利,又或者說這種模式方向真的能被稱為“互聯網+農業”嗎?
形成電商企業重產出主要是市場經濟自身調節的必然趨勢和結果,因為市場本身對利益的嗅覺就是極其靈敏的。農產品是最直觀也是最直接的獲利來源。但這種“簡單粗暴的”發展模式真的能適應未來的要求嗎?
當然以“電商+農產品”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為先導,進而實現“互聯網+農業”的全面拓展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但目前這種瓜分式的市場占領很難轉化為后續的發展動力。如果要解決這樣的發展狀態目前看也很難實現。
“互聯網+農業”不是簡單的線上銷售
首先,國家以及政府的導向就是要以電商+農產品的發展模式先打開一個突破口,對生產環節以及供應環節的推動支持力度較為薄弱。其次相關的管理體制、法律法規也沒有完整、健全的框架可供遵循。最后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市場的自我調節必然趨勢與結果也促使企業率先占領那些投入小、操作容易、見效快的環節。
然而,建立農業生產乃至供應環節的“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目前看是實現現代農業的一個必經之路,如果生產、供應這兩個鏈條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化、電商化,那么“互聯網+農業”最終只是一個跛腳的工程。
把互聯網與農業生產和供應環節結合起來應有一整套的體系建設做基礎,這種建設最好是由各地政府牽頭做引導,利用現有的、可信賴的互聯網基礎數據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對基礎的農業生產環節生產資料信息逐步架構。政府作為推手將一些有資質、信譽好、科技較為先進的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率先納入互聯網誠信體系中來,并推動生產環節的電商銷售平臺搭建,建設一個完善的、可信賴的線上線下直銷模式,讓農業在生產環節上直接受益于互聯網。
“互聯網+農業”不是簡單的將農產品與網絡銷售簡單的拼湊起來,“互聯網+農業”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個新的嘗試,只有將農業鏈條上每一個關鍵的節點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的時候,我們離 “互聯網+農業”的實現才真的不遠了。
當我們不把農業當成一個深藏的巨大物質金礦來開采,而是將它當做自己的孩子或自留地一樣來哺育、灌溉的時候,金子到處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農民”,這才是“互聯網+農”。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