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臺灣講營銷的大師,在培訓課上大講營銷高于一切,為學員介紹了種種營銷的手段和技巧。我從不反對營銷,但我始終堅持產品和服務高于一切,在營銷過度、營銷騙人的當下,更應該大講產品和服務是營銷的本,不能舍本逐末。
營銷就是營造市場,是一種交換、一種交流。企業給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設計,消費者掏錢購買產品和服務,同時還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價值交流,包括理念、信任、安全、情感、關系。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和服務是基礎,它應該承載企業的文化,而不能形成兩張皮。當人們去買蒙牛的產品時,應該讓顧客感受到蒙牛“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認真做事、誠信做人”的理念,應該讓顧客喝得出“為了每一個消費者的身心健康”的使命。可惜有多少企業沒有把功夫下在產品和服務上,沒有讓理念和使命融入到產品和服務中。廣告宣傳虛夸欺騙,名人代言狐假虎威,產品服務質量掛羊頭賣狗肉,危機公關搪塞推責。這樣的企業不論營銷做得多么風聲水起,大放煙花,最終會被產品和服務上的問題所絆倒。
上月底出差,路上買了一本雜志在飛機上看。其中有一篇介紹德勝洋樓的文章,一下吸引了我。這是一家1997年才在蘇州注冊成立的公司,主要業務是做美制木結構住宅,經數年發展,年收入達到6億元,占據了國內60%的市場份額。他們的價值理念是“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這家公司沒有做過什么營銷,僅有一名銷售人員,但定單卻源源不斷。什么原因呢?產品設計公司和服務做到了極致。一個美國人說:他們的木屋造得很好,可以說,比美國人造得還好。房間內的電線板,所有的螺絲凹線都是整齊劃一的。有一個客戶對他們造的木屋已認可接收,但公司檢驗人員發現有質量瑕疵,主動提出來為客戶解決。為了確保質量服務,他們每年送一批普通員工到美國、加拿大、芬蘭去學習培訓,還成立了一所德勝魯班木工學校,首批學員獲得了匠士學位。截止到2005年,他們累計為西部地區、貧困人群、各類學校捐款超過千萬元。這樣的企業使我想起德國許多企業的嚴謹和品質,中國最少的是這樣的公司。
我不知道德勝洋樓這樣的企業算不算不懂營銷,不做營銷。如果是,那就更加說明營銷不是高于一切的。如果不是,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抓住了做企業的本質,產品和服務本身就具有營銷的意義,而且是最重要的營銷。從顧客層面講,營銷可以給他們一個購買的理由,但實實在在的價值,不在營銷中,而在產品和服務里。
回歸營銷的根本,讓營銷具有健康的力量,就要牢記產品和服務永遠是營銷的根。(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