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黃瓜在市場上的價格不過一元幾角錢,加工成瓜咸之后身價就會倍增;如果瓜咸有個響亮的品牌,又或者是地域性標志農產品時,知名度會大大提升;當成為品牌產品時就會成為農產品保護的對象,此時誰仿冒誰侵權,這就是農產品成為品牌后所起的連鎖反應。
農產品沒有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產品再好,消費者因為不知道質量情況,產品投放市場時,往往沒能達到銷售預期。一個地方的農產品質量如何,購銷商最有發(fā)言權。由于農戶沒有品牌意識,一些居心不良的購銷商往往會壓價收購當?shù)氐霓r產品,再用其他品牌的包裝對農產品進行包裝出售。正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本來農產品的質量就不錯,有了品牌包裝就成了知名品牌產品,立刻成了搶手貨,價格上會翻倍甚至更多。然而,產品賣了個好價錢,獲利的只是購銷商,而不是辛苦勞作的農戶――誰叫你的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呢?
品牌產品價格上要比普通商品貴,但消費者還是愿意掏錢購買,因為品牌產品在推廣過程中經受了市場的考驗,是品質優(yōu)異的體現(xiàn),意味著消費者可以放心享用。品牌產品因為代表著企業(yè)的形象,有生產者對消費者的一份承諾,有質量保證,信譽高,當產品成為品牌產品時,企業(yè)往往不會輕易在價格上讓利給大眾。
創(chuàng)立一個品牌難,要保住這個品牌更難。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提升,越來越多的綠色食品上了市民的餐桌。不可忽視的是,當產品成為品牌時,隨著品牌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冒仿。由此可見,品牌的質量,一頭系著企業(yè),一頭系著市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加大龍頭企業(yè)、合作社組織的扶持力度、引導和幫助企業(yè)或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創(chuàng)立品牌產品的同時,要做好品牌產品的保護,要加大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要通過農批會、生態(tài)農產品推介展、美食博覽會等平臺,營造良好的推廣環(huán)境,大力推介品牌農產品,讓更多的綠色品牌產品被市民知曉。企業(yè)也要潔身自好,注重品牌的質量,不斷優(yōu)化品牌產品生產,致力于提升品牌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讓更多的品牌農產品變?yōu)榫G色商品在市場上廣泛流通,從而帶動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