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業的投資,我們應該抓住關哪些關鍵點?發揮資本的最大效益,讓農業這塊蛋糕切得清楚明白?成為農業投資“新興行業”的引領者。
關鍵點一:投資農業需要吃對虧
任何投資都希望在最短時間見到最大的效益,但投資農業卻“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相比二三產業的投資熱門行業,農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是負收益,這與資本追求短期收益的傾向恰好相反。傳統情況下,我們搞個養殖吧,養牛至少需要4年以上的周期才能見到收益,就算快一點的養豬,也需1年以上……投資實體經營農業必須耐得住“寂寞”,想急功近利賺錢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農合論壇認為首先得先吃得了虧。
然后是吃對虧,大部分人在投資農業的過程中,容易掉進農業發展的漩渦里,與其我們千方百計的把事情做對,我們為什么不選擇對的事情去做?所以,發展農業一定是基于你在做農業定位客戶的需要選擇干什么樣的農業,同時還要找一個可以幫你少走彎路的組織和合作伙伴,選擇靠譜的農業項目,做別人已經干成的農業項目,縮短農業投資資金占用周期。這叫吃對虧。
關鍵點二:投資農業,是掙規模農業的錢還是農業產業鏈的錢
一部分投資者投入農業的常規思想就是要先建基地、購設備,除了一部分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商業模式和贏利點不在農業自身,其最終渴望的是土地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有部分投資者還認為沒有基地、廠房、設備,就不會有產品,沒有產品就沒有收益。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講,這種方式無可厚非,但從更有效利用資金的角度來講,會占用大批資金來搞生產,使企業陷入消化產能的被動局面。
與傳統農業經營者相比,投資者的優勢在于現金流充足、市場化意識強、沒有傳統運作方式的束縛。所以,資本在投資農業過程中,紛紛選擇了投資品牌。聯想控股宣布進軍農業時,聯想控股的董事長柳傳志就明確表示,“投資現代農業的總體戰略將是從品牌入手!”加大對品牌的投資力度,提高市場化水平,不但可以減少投資基地、搞土地種養所面臨的多重風險,而且可以把產品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商品優勢和市場優勢,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是保障投資資本良性循環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點三:投資農業還要善于整合資源
農業是個大行業,在這個行業里想有所成就,必須要有大視野,眼睛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運作是遠遠不夠的,社會資源的整合程度就決定了一個投資項目的發展速度。比如,投資者可以再吸引另外的投資者一起把蛋糕做大,可以整合一些專門研究農業的“外腦”資源,來為自己的投資方向和發展策略來出謀劃策,還可以整合文化、科技的資源,來提高所投資產業的附加值等等。想要整合農業產業源頭優勢資源,還可以用不同的組織形式來整合資源。經過資源的整合,再對自己有一個較清晰的定位,知道未來要在哪個領域達到什么目標,然后再去配置相關的資源和產業,才能有效杜絕投資時的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做,反而什么都不容易做好。經過資源的整合,雖然投資者對于農業來說是“行外人”,卻為農業的發展拓寬了思路,照樣可以玩轉農業。(來源:農合論壇 文/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