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產業是集現代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于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生態農業的建立,食用菌產業正發展成為全市重要的新興農業產業項目???
食用菌營銷如何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臨沂市各級黨政部門關注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自2004年3月,臨沂市實施“百萬農戶致富工程”時就確定了“十萬畝優質食用菌生產基地項目”。近年來,全市食用菌產業正迅速向規模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產業效益。
高標準基地形成帶動效應
臨沂效峰科技農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繼去年成功推廣林下反季節香菇種植技術后,今年上半年再次投資3000萬元,建起了山東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線,日產杏鮑菇、香菇等食用菌1.25萬公斤。“食用菌產業,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這對廣大農民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附近很多農戶紛紛種植食用菌,每畝純收入2萬多元,遠高于其他種植業。
目前,該公司已有香菇、杏鮑菇、白靈菇、雞腿菇、黑木耳等多個品種。林下反季節種植發展到600余畝,每畝可產香菇6000公斤,成為全省最大的林下反季節食用菌種植基地。特別是公司實現了高端食用菌的工廠化生產,日產高端食用菌6500公斤。杏鮑菇、香菇等拳頭產品,由于質量好,深受廣州、深圳等地消費者的喜愛,產品供不應求。
鑒于效峰菌業在食用菌種植上的龍頭帶動作用,羅莊區已著手進一步推廣食用菌種植技術與規模,準備將沂河岸邊的萬畝豐產林全部發展為食用菌林下種植基地,帶動農民創業和增收。
科技因素注入發展新活力
沂水縣也是近年來崛起的食用菌生產大縣。該縣以食用菌協會為依托,堅持科研開發與示范推廣一起抓的原則,走“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先后投入300萬元成立了沂水縣食用菌研究所,培育保存各類菌株達200多種,引領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
該縣先后篩選培育出了多個當地適栽暢銷品種,開發創新了“黑木耳全日光露地栽培”等食用菌生產栽培新模式、新技術,并相繼建成了各篩選新品種和生產新模式的示范園。同時,該縣還舉辦培訓班,解決技術難題,加快了食用菌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步伐。僅沂水縣食用菌協會就有團體會員28家、個體會員1600戶,會員遍及沂水周邊5個縣、8個鄉鎮、98個村莊,建成7個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穩定增長。
科技為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據了解,2004年8月成立的市食用菌協會,為全市食用菌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協會成立的食用菌協會專家服務團和專家工作站,深入到種植基地為菇農解決了大量難題。他們大力開展食用菌新技術的引進、研究和示范推廣,共引進推廣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近100個。
規模化生產打造高效農業
臨沂市食用菌生產已走向品種多元化、技術集成化、產品優質化的良性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探索出了果菌間作種植、資源循環開發利用、國防山洞種植、冷庫種植、工廠化生產等多種生產模式,食用菌產業在沂水、蒙陰、沂南、費縣、蒼山、羅莊等縣區迅速形成產業規模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規模種植示范戶已超過2萬余戶,已建立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幾十家,帶動全市食用菌種植面積超過7萬畝,給種植農戶帶來巨大的收益。蒼山縣蔬菜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縣有400個村莊、2萬戶農民栽培食用菌,年生產各類鮮菇1.5億公斤,產值5.5億元。在沂水縣林下香菇采摘現場記者看到,香菇價格每公斤7至8元,產品隨采隨賣供不應求,不存在賣難問題。據調查,大棚生產畝收益4萬元至5萬元,林下栽培畝收益5000元至1萬元,食用菌生產大戶年收益在5萬元至20萬元。
近日,臨沂市成立市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協調小組,為整個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食用菌產業規模的擴大,臨沂市“品牌戰略”也積極推進。早在2002年就注冊了“沂蒙山”牌食用菌商標的沂水縣,切身感受到了品牌的力量:“沂蒙山”牌食用菌產品成為了北京新發地、青島撫順路等市場的搶手貨;“沂蒙山”牌菌類山珍、山珍菌類壓縮塊、食用菌清水軟包裝等產品走入各大超市。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