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4-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人才,將為工廠化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本刊記者 陳彥
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是最具現代農業特征的產業化生產方式。對于今天的中國食用菌產業這種生產方式已經不再陌生。外國設備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工廠化生產設備市場,本土工廠化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日臻成熟,都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及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隨著工廠化企業的快速崛起,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強烈,不僅是技術人才,還包括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工廠化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資本投資和規模經濟等傳統內容,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制度的競爭,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科學水平的競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創新成為21世紀的必然趨勢。因此,實現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是企業贏得生存空間的必由之路。
2008年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對全國近200家工廠化生產企業進行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管理人員缺失最為嚴重最多為58人,占該調查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2%,營銷人員最多為27人,占該調查企業員工總人數的8%,科研生產技術人員最多為60人,占該調查企業員工總人數的12%。這種調查結果說明人才已經是制約工廠化生產企業向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當今食用菌產業,高端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寶貴的原因在于人才難求。隨著食用菌工廠化企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所要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面對來自企業內外的挑戰,工廠化企業別無選擇,必須著眼未來,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科技是生產力,管理出效益,如果工廠化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缺少,技術指導就跟不上,生產管理就跟不上,造成的損失是驚人的。過去一些大專院校沒有開設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專業科目,技術人才大多都是實踐摸索的,即使這樣的人才在一些工廠還很有吸引力,企業之間互相挖人。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實際上是以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以現代管理方式組織農業,以現代市場理念經營農業的一種形式,工廠化生產企業需要現代的復合型人才。結合當前行業綜合情況,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觀念是當務之急。企業不要認為,人才培養是件得不償失的事,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最后成了其他企業的骨干。其實,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本的增值程度應該是最高的,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無限的空間。所以,食用菌行業工廠化企業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觀念,加快人才培養步伐。
另外,我國現有的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大多規模偏小,無論是市場覆蓋率和產品影響力都很低。企業規模無法做大有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國食用菌行業有些工廠化企業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管理,這種管理不利于甚至是嚴重阻礙了企業做大做強,也不利于為職工成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首先要重視職工學習,讓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馬斯洛的管理原理告訴我們,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被認同的需要、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說明現代人除了通過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外,人們還在不斷追求情感需要、歸屬感和受人尊重的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行業企業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強調企業不但要關注員工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還要關注員工的思想和心理,注重采用體貼、關懷的方式來營造和諧氣氛。
工廠化企業間的互相挖人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那么企業要留住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個企業只有人盡其才,才能推動人才脫穎而出,持續發展。建立人才機制,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員工的需要,發揮員工的潛能,使員工樹立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共同發展的觀念。這幾年,北京藍波綠農公司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激勵機制。同時,還在公司內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的事跡,用身邊的實際事例鼓勵職工追求上進,在公司內營造了崇尚人才、爭當人才的濃厚氛圍。
舉凡創業者,無不從重視人才開始。我們行業的工廠化企業應該意識到,當今產業“用賢而霸,失賢而衰”。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誰重視人才,誰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誰就能掌握競爭的優勢,開拓市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