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省農業廳農作局、浙江大學食用菌研究中心、開化縣農科所等單位聯合開展的“食用菌菌種液化新工藝研究”在金針菇工廠化生產上取得試驗成功。
“目前已經在一些金針菇菇房開展試驗,效果不錯。”省農業廳食用菌專家陳青介紹。現在常規金針菇采用的是固體菌種接種。“使用液化菌種,發菌快,全程栽培周期從50天縮短到46天。此外,菌種用種量節省90%,還能節約接種環節成本78.2%。還可提高接種成品率近兩成。金針菇產量可提高7%,且產品品質更佳。”
以同樣一斤金針菇為例,陳青說,“用液化菌種接種,成本可以減少兩成左右。”
目前,浙江省金針菇、杏鮑菇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和菌種生產主要采用傳統的固體菌種接種辦法。由于菌種退化、錯種等生產事故每年發生,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受到嚴重制約。陳青透露,“目前全省工廠化生產中,金針菇占六成,杏鮑菇占了三成。總的產量為1.76萬噸,產值有2.2億元。”
近年來,食用菌的產值較高。“70平方米的一個菇房產值有50萬元,一畝產值可達500萬元。食用菌利潤達20%。”陳青說。正因為如此,今年很多原來不是從事食用菌的企業轉而大量投入生產。“過多企業進入,導致食用菌今年4月到7月價格跌到了谷底。金針菇一斤收購價只有2元/斤。7月后,逐步回升,現在為4元/斤。”
浙江去年食用菌產量有116.5萬噸,而工廠化產量僅占2%左右。“通過該技術,可縮短生產周期,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陳青認為。
據了解,日本、韓國等食用菌產業技術先進國家,已普遍采用液體菌種技術。近兩年,日本開發成功了國際上最先進的還原型液體菌種技術,并在我國多個省份的工廠化生產中進行應用,菌種由日方公司按時定量提供,在收取高額設備和工藝轉讓費的同時,還按接種生產量收取推廣應用費。此次液化菌種試驗成功,意味著浙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用菌新型菌種生產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來源: 每日商報
點擊排行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