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姬丹丹)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不同于純工業生產,工業生產是鋼性系統,生產對象是鋼體,產品可做到一絲一毫不差;而食用菌生產是軟性系統,生產對象是生命活體,要絕對做到生長均一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只能作為一種理想追求。但是相對做到食用菌生長均一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還是可以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較好的裝備條件下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工藝。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核心技術體系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菌種選育復壯技術,由于天天制種繁育,如果母種繼代掌控不好,會加速菌種退化,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
二是高成品率的菌種流水作業技術,對原料質量與合理配方及“拌料→裝料→滅菌→冷卻→接種”流水作業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必須進行嚴密的質量控制,如果某一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制種成品率;
三是培養房的“溫、濕、氣、光”環境因子調控技術,尤其是在自然氣候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必須要有及時的應變技術措施;
四是環境保護技術,對生產過程可能產生的“三廢”能夠得到及時安全處理,廠區環境時刻保持清潔衛生,定期檢測檢查,定期安全消毒,確保環境中雜菌基數時刻處在最低限度范圍內。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掌握生產核心技術,再好的設施裝備也產不出好菇,甚至于會產不出菇。對于低端的設施設備更是離不開技術管理。我們必須通過先進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勇于探索和創新,不斷完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設施裝備和配套的技術體系,擁有自己的自主創新成果及核心技術。
點擊排行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