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力發展保鮮菇生產和保鮮加工技術的應用
無論從節能降耗(生產1公斤菇需消耗2公斤木材),還是從出口創匯方面來看,發展保鮮菇生產是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的。保鮮原理:是在不破壞菇體正常機能的前提下使菇體代謝活動處于維持生命的下限水平,以減少營養物質消耗,防止失水過快、阻止褐變、延緩衰老,從而達到保鮮目的。
6.1 保鮮
薄膜包裝冷藏保鮮法:此法屬氣調保鮮法中自然降氧簡易氣調冷藏保鮮法。是當前我國使用最多的保鮮法,它是利用塑料薄膜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對水蒸汽和氣體的不同透性來包裝和密封鮮菇,通過一定時間后,包裝系統內即建立穩定狀態,氧和二氧化碳達到動平衡,即呼吸率等于滲透率,對香菇而言20℃下可保鮮5天,6℃以可保鮮14天1℃下可保鮮18天基本上滿足香菇保鮮要求,但需注意前處理,如鮮菇在20℃下保持12h,1℃下保持1h以上,如在袋中氣體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置換時,效果更好。
減壓冷藏保鮮法:是屬氣調保鮮法。把一般的高溫冷藏庫經密封處理后,增加有關設備如真空泵、增濕機和通風機設備,組成了減壓冷藏系統。如減壓系統的操作壓力為0.1大氣壓時,則氧氣的分壓也差不多是常壓的1/10,即2.1%(香菇保鮮最佳氣體組成為02 1-2%、C02 40% N2 58-59%,溫度20℃保鮮8天),所以通過減壓可以對庫內氣體成份進行精確控制,并可取得顯著保鮮效果,它與氣調冷藏庫不同點在于:在庫中不需供應其他氣體,減壓系統能快速排除冷藏鮮菇的田間熱和呼吸熱,并保持鮮菇溫度一致,也能排除菇體內產生的有害氣體—乙烯,本法操作靈活、使用方便,可隨時打開庫門出貨或檢查。
6.2 干燥設備
煙道管式熱風干燥機:國產的電腦控制燃油全自動烘干機可做到溫度、風量、排濕空氣可以實現數字程序控制,自動化程度較高,柴、油兩用,有8種程序可以設定,完全可以和日本產品比美。也可在此基礎上,改裝成熱交換器由電熱翹片管或導熱油翹片管組成的熱風干燥機使烘干機的能源由燃油轉換成電能,解決燃油居高不下,帶來的烘干費用過高的問題。
遠紅外干燥機:利用遠紅外線發生元件產生遠紅外線對干燥物料有一定穿透性并引起物料分子共振產生熱量的原理對物料進行干燥,此類機型特點:干燥速度快,節能,尚待開發。
熱泵干燥機:也是一種熱風干燥機,在熱泵干燥過程中,物料中水分蒸發所需的熱量來自水蒸氣凝結時放出的熱量,在整個干燥過程中無需對介質和物料加熱,因此熱泵干燥比別的干燥法能夠降低能耗。干燥溫度15℃-35℃,這對于干燥后有色澤要求的白木耳、竹蓀、雙孢蘑菇、北蟲草等食用菌,與干燥后有復水要求的毛木耳、黑木耳等食用菌和需采用低溫干燥以保持有效成份活性的食用菌,更顯出優點,是一種環保型食用菌干燥設備。
6.3 香菇干品大包裝生產線
由五臺設備組成:喂料機、傾斜輸送帶、分等除塵機、畸形、破損、泥菇分檢輸送帶和金屬異物檢測機組成,耗功率 6KW,生產能力:150kg-200kg/h,適用香菇干品分等大包裝。
6.4 托盤軟罐頭制品的工藝改革及裝備。
用微波對鮮菇殺青代替用熱水(95-100℃)殺青,可以保持菇體營養物質基本不流失,菇體失重少,菇體不軟爛,生產環境好、無污染物(殺青水)排出,符合環保要求。在投產前,尚需花費一定時間,取得微波殺青的安全可靠參數,微波設備可根據食用菌不同大?。ㄖ亓浚┪⒉訜崴璧墓β?,選擇合適的磁控管組成多管并聯的箱式諧振腔式加熱器,物料通過輸送帶連續輸入、輸出,以達殺青目的。
6.5 食用菌深加工
食用菌通過加工和下腳料的綜合利用,可以使一種資源得到多種利用,如香菇等食用菌,通過加工和綜合利用可獲得10種以上的產品,從干制品,鹽漬品、罐藏品、飲料品、調味品、休閑食品、保健品、藥品和化妝品,使原來不少廢棄物(殺青水、菇柄碎菇片等)通過粗加工可使產品產值提高2-3倍,而經過深加工可使產品增加3-10倍,個別的可提高幾十倍以上,但我國食用菌深加工產品產值(保健品)占中國營養保健的產值5%弱,可見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市場可開發利用的空間很大。
6.5.1 中藥動態水提取生產線及適用于提取低熔點多糖類的噴霧干燥設備
中藥動態水提取生產線及配套的噴霧干燥機是1989年國家從日本引進中藥提取設備(190萬美元)的國產化設備。例:每批原藥投藥量100kg,蒸汽需要量2.3t/h電耗180kw安裝驗收后價格150萬/套,提取車間140m2×8m干燥包裝車間150m2×9m。該套設備適用于食用菌,粗多糖精粉的生產,噴霧干燥時可做到不用摻糊精。
6.5.2 常溫鮮品提取技術和超聲、微波輔助提取技術
以上提取技術主要針對食用菌中有效成份怕提取溫度高,時間長對有效成份的降解作用,從而達到提高提取率和純度。
6.5.3 關系到中藥(藥用菌深加工)生產現代化的三大技術
食藥用菌深加工產品屬中藥和保健品的范疇,其提藥、制藥與中草藥相同,存在問題也大同小異,中藥現代化是指將傳統的中藥特點和優勢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按照國際上認可的標準規范,對中藥進行研發,生產、管理、使之適當今國際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中藥應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三小”(劑量小、毒值小、副作用?。┮约啊叭恪保ū阌趦Υ?、便于攜帶、便于服用)等特點。要使中藥現代化走向國際市場必需解決產品質量好,藥理、藥效清楚,有效成份可控及療效穩定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無一不與制藥、原藥有關,傳統提藥、制藥工藝必需改革,必需以高新技術來武裝,當前,對中藥現代化起關鍵作用的高新技術是超細粉體技術、微膠囊技術和超臨界流體技術、當然還有其他技術如指紋圖譜技術、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脂質體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等等。以上這些高新技術在中藥提藥、制藥領域的應用,將解決傳統中藥在這方面存在的難題,實現現代中藥的“三效”“三小”“三便”,使中藥提藥、制藥在10-15年內實現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跨越式目標。
微細粉碎技術和設備。常把粒徑100%<30/μm(過450目粉體)的粉體稱超細粉體,超體粉體通常又分為微米級粉體(粒徑處于30μm→1μm),亞微米級粉體(粒徑處于1μm→0.1μm),納米級粉體(100nm→1nm),中藥(菌藥)經超細化后,由于表面積大大增加,使中藥的利用率,吸收率和療效得到提高,還達到服用方便,速效的目的。目前,日本及東南亞有些國家已將中藥材(菌材)超細化到30~50μm以下(450目~300目),分別制成沖劑,膠囊、片劑直接服用,解決了中藥服用方便和吸收率問題,大大提高了菌藥材的利用率及療效,不僅如此,外用藥也可大幅度地提高,如黃連經超細化到10μm以下后,外用時皮下滲透率與300μm(48目)相比可成倍地提高,可預計靈芝等藥用菌子實體,菌絲體和孢子粉,經超細化后,不但在內服上能提高利用率,吸收率和療效,外用上還可擴大它的療效,如防脫發促生發、護膚、祛斑作用,還可進行鼻腔,皮下給藥。因為人體最細血管直徑為4μm,粒徑小于0.3μm的顆??蛇M入血液循環,粒徑小于0.1μm的顆??梢赃M入骨髓,粒徑小于5μm微??赏ㄟ^肺。再者納米級微粒更易通過腸胃粘膜和鼻腔,甚至皮膚角質層,使口服、鼻腔給藥、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率得以提高,綜上所述藥用菌在微細加工方面和加工后的應用有很多工作等待我們去實踐和探索。
微膠囊技術。微膠囊技術是用一種成膜材料把固體或液體包覆,使之形成微小粒子的技術。得到的微小顆粒叫微膠囊,此粒子大小在微米到毫米之間,把包在膠囊內部的物質稱囊心,囊心可以是固體,也可是液體或氣體。微膠囊外部由成膜材料形成的包覆膜叫壁材,壁材通常是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組成的,按用途不同可以采用一種或多種壁材進行包覆,囊心和壁材的溶解性必需是不同的,比如水溶性囊心只能用油溶(疏水)性壁材包覆。
超臨界流體技術(SFE)和裝備。該技術是利用某些物質(主要是一些低沸點在常溫、常壓下是氣態的物質如C02等)處于超臨界狀態(在臨界壓力和臨界溫度以上)所具有的優良溶解性能作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混合物中萃取分離出某些有效成份的技術,最終達到提純目的單元操作。
點擊排行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