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食用菌行業面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技術員跳槽頻繁,人員流動性大。今天去這個基地干,明天到那個基地干;今年在這個省干,明年在那個省干……,技術在食用菌生產管理中的很重要,食用菌技術員為何“跳槽”如此頻繁?背后原因何在?
1、低薪之苦:不少食用菌基地,老板給技術員開的工資不高,這樣技術員工作就缺乏激情和動力。一家老小需要養活,人情世故需要開支。而很多技術員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連四五千元都達不到,再扣除各項花銷,真難維持,怎么能留住人?“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自古就是這個道理。別怕技術員多掙錢,老板多發一千,他就可能多創造幾千的效益。有不少人都覺得一個擁有真才實學、踏實苦干的技術員,年薪應該至少八至十萬起步才對。但現實卻不是這樣。
2、離家之苦:很多技術員都是從外地聘請的,背井離鄉,單槍匹馬,四海為家,逢年過節,一年到頭也難回幾次家,親戚朋友都疏遠了,那種寂寞和孤獨,只有自己內心才能體會。還有些技術員因為疫情等原因甚至兩年都不能回家過年。更何況,有些基地老板把技術員當外人看,冷鼻子冷眼,生活上不加以關心,感情上不噓寒問暖。很多技術員,過的就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3、責任之苦:技術員雖然只是替老板打工,基地不是自己的,但是沒有幾個是真正心存惡意,故意想把基地搞砸的。現在大量社會資本和扶持項目瞄準了食用菌行業,不少老板對食用菌甚至一竅不通。基地的大事、小事都是技術員操心和承擔。時時處處都要小心、謹慎,來不得半點懈怠和放松。更何況,不少老板贏得起,輸不起,成功了功勞是自己的,失敗了責任全推給技術員。其實,好多事情,技術員真左右不了。
4、信任之苦: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做事先做人,你懷疑我,我猜疑你,是搞不成事情的。有不少老板自己不懂行,還不愿意放權,對技術員半信半疑,更有甚者,不但不懂行而且瞎指揮。技術員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有時真是哭笑不得。其實多干點活,都沒事,誰能沒點奉獻精神,但心不能往一起想,勁不能往一處使,老板和技術員形不成合力,南轅北轍,實在無奈。
5、排擠之苦:俗話說,技術再高,獨木難撐,一個食用菌基地想要做的好,是需要老板、技術員、工人等通力協作配合的。有的人見不得別人好,不配合技術員,不按技術員說的做,故意設置障礙或者冷嘲熱諷。一個好漢三個幫,靠技術員一個人單打獨斗,獨自表演,是成功不了的。天天生活在這樣一個憋屈環境中,哪有心思好好干活?
6、學習之苦:食用菌行業工藝復雜,環節很多,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作為一個合格的技術員,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跟得上節奏。沒有一個技術員敢拿一套理論而吃遍天下的,各種氣溫、條件和實際情況不能生搬硬套。紙上談兵,夸夸其談沒有用,合格的技術員都是經過走南闖北,摸爬滾打,一路荊棘走過來的。食用菌行業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更新、不斷進步,需要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習是一種樂趣,但是也是一種苦。
其實,食用菌技術員的苦,還有很多......
好的技術員成就一個基地,差的技術員毀滅一個基地。技術員隊伍是參差不齊的,這是事實。但絕大多數都是本分做人、踏實做事,憑技術和汗水吃飯。
當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濫竽充數,品德敗壞,責任心缺失的技術員;讓老板敗的一敗涂地的技術員;招搖撞騙,騙完一個基地拍屁股走人繼續騙下一個的技術員都有。但這類害群之馬畢竟是少數!
食用菌技術員,有苦卻難言!其實不是他們故意頻繁跳槽,有好好的日子過,誰愿意折騰?掙錢多少只是一方面,活得開心、自由、舒坦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