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節香菇栽培技術,已經成為農村脫貧致富技術熱門項目,而定向出菇和花菇培育是反季節香菇標準化生產、高品質管理,提高出菇產品質量,獲得良好收益的高效管理技術。以河南省靈寶市的反季節林下出菇模式及其菇棚內的立棒出菇為例,因為立棒出菇的傳統脫袋出菇,菌棒接觸地面的背面出菇條件比表面濕度具備自然環境優勢,容易產生菌棒背面菇、彎柄菇、畸形菇,影響出菇質量和效益。筆者通過對反季節袋料香菇立棒栽培模式的出菇管理研究與實踐經驗,總結的定向出菇和花菇培育技術簡述如下,供讀者參考。
花菇,是香菇子實體在發育過程中,遇到低溫、微風、半干燥環境條件,子實體菌蓋表皮干燥固化不能與菌肉同步生長而被內部菌肉膨脹,使表面菌皮裂開不規則花紋,露出白色菌肉,與深淺不同的褐色菌蓋表皮形成的自然花紋,如同花朵一樣而名曰“花菇”。又因為花菇生長需要充足營養、晴朗天氣,在偏低溫度和半干燥、大溫差等特殊條件下,其菌肉在偏低溫度中生長緩慢、質地瓷實、肉質細膩、口感滑嫩、筋香而備受消費者喜愛。因此,花菇市場價格始終高于光面菇的50%,成為香菇栽培、提高效益、提高出菇質量、提高效益的高端技術技巧。因為香菇栽培模式和出菇管理條件差別,花菇形成機理和實際管理措施也有不同的差別。下面以反季節栽培立棒(斜靠)出菇模式為例,介紹定向出菇和花菇培育管理技巧:
1.脫袋排濕:準備出菇的菌棒選擇晴天或者有風的天氣,適當開大菇棚通風條件,為脫袋菌棒提供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讓脫袋菌棒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脫去菌棒表面水分,達到菌棒表面半干燥狀態,防止脫袋以后自由出菇。脫袋同時清理菌棒上面的憋袋菇、畸形菇,無論大小全部清理干凈,防止長成畸形菇消耗營養,降低優質菇產量。經過脫袋排濕的菌棒表面手感干燥,如同硬紙板感覺,不可能出現自由出菇現象為排濕適宜狀態。
第二潮及以后的每一潮催菇之前,需要提前給菌棒補充適量水分,在保持菌棒表面干燥程度一致的情況下再進入“定向催菇”管理。
2.定向增濕催菇:對準備催菇的菌棒采用頂部垂直噴霧方法給菌棒表面霧化加濕,每次加濕效果以菌棒表面均勻布滿水珠而不流動為適宜;每次加濕的時間長度以立棒菌棒上部表面均勻濕潤為適宜。每天噴水加濕次數不限,以菌棒表面明水消失為下一次霧化加濕的時間參考,一般需要4~6次。注意每次霧化加濕和自由排濕過程均為“開門水”,晚上加濕時間可適當延長至菌棒表面出現明水或者即將滴水為限度。霧化加濕期間,從底天開始每天調控棚內溫度12~26℃溫差促使出菇。霧化加濕的天數4~6天,以菌棒表面大量出現子實體停止“催菇水”,轉為每天早晚一次的菇蕾養育水,大部分菇蕾直徑大于2㎝停止霧化加濕。
3.選育菇蕾:一般都是在開始出菇的第一天(夏季催菇第2天,冬季催菇第6~7天)開始進行選擇形狀圓潤、肥壯的菇蕾,一個菌棒保留15個(數量過多個頭長不大或者影響催花效果)以下,剔除各種畸形菇和密集出菇的菇蕾,每天選育一遍。
4.催花育花:當大部分菌棒出菇達到2厘米左右進入催花期。一般是從準備催花的前一天開始給菇棚停止培育菇蕾的加濕管理:一是蹲蕾,提前一天加大菇棚通風、提高光亮、排濕條件,讓菇蕾表面由深褐色的濕黏狀態,轉向淺褐色、菇蕾表面出現亮光或者手感有光滑感為適宜(禁止大風襲擊形成硬紙板狀態的硬面菇);二是催花,第二天繼續加大菇棚通風、提高光亮、排濕條件,讓菇蕾表面由淺褐色光面菇轉變成表面凸凹不平的“乳頭狀”;三是保花育花,從第三天開始出現大量花紋的菇蕾,繼續按照上述催花方法管理,以最大限度排除出菇場地的地面濕度,促使菌棒下端的菇蕾都可以形成花菇為限度。
5.花菇采收:反季節立棒出菇是以鮮品菇銷售為主的栽培模式,花菇的采收以市場銷售的品質要求及時采收。花菇采收之前,需要加大通風量促使菇蕾表面濕度下降、有利于延長花菇保鮮期。花菇采收之后應立即裝框打冷、庫存保鮮,防止堆積變色,影響花菇品質和銷售效益。
6.注意事項
(1)提高出菇環境亮度是花菇培育的關鍵因素。因為提高亮度有利于增加地面空氣流通速度、加速地面濕度揮發速度,減少地面濕度對菌棒下部菇蕾的花菇形成影響;提高亮度有利于排除出菇環境空氣流通、增加供氧、減少畸形菇;提高亮度有利于縮短幼菇期的菇柄長度而增加菌蓋重量。所以需要增加出菇環境的光亮最大化調控,配合避免陽光、增加低于15℃的直接照曬調光管理,提高花菇催花育花品質管控措施。
(2)脫袋催菇的菌棒必須達到生理成熟程度再脫袋催菇。菌棒已經出現20%~30%以上的菌棒出現自由出菇的征象再進行脫袋、清除所有菇蕾、出菇菌棒排濕脫水、霧化增濕配合溫差刺激促使整齊出菇。因為反季節栽培菌棒培養過程的溫度偏低、菌絲體培養過程的菌棒堆垛高度溫差比較大,為減少菌棒成熟程度對整齊出菇的影響,對準備出菇的菌棒采取20~30天25~28℃的“高溫養菌”管理。
(3)不同地區的菇棚建造需要保持菇棚相間距離、提供良好通風采光排濕條件。例如長江以南地區的反季節出菇棚需要設計足夠的通風、采光、避光條件,兩棟菇棚的相間距離應大于1.5m寬度、菇棚兩邊卷膜高度應大于2m,有利于通風排濕和排除棚內高溫,寬度8m的菇棚兩頭棚門寬度適宜大于2m,有利于提供高溫高濕夏秋季節氣候或陰濕天氣條件下的菇棚排濕條件。反季節香菇在連棟菇棚僅僅適宜養菌期管理,因為連棟菇棚不利于夏秋季節的高溫高濕通風排濕要求,尤其是對香菇出菇的溫差催菇、培育灰白色優質鮮品菇、催花育花都有極端條件限制的不利因素。
(4)定向出菇需要抑制菌棒背面自由出菇。抑制菌棒背面出菇的關鍵條件:一是脫袋之后的通風干燥促使菌棒表面自由出菇,二是增濕催菇需要注意按照霧化加濕條件是以菌棒表面濕潤而不會淌水和以菌棒表面明水消失為下一次霧化加濕的濕度控制要求。 (作者:閆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