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作為指導方針,以過硬的技術支持、嚴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規范而不失靈活的管理方式為基礎。許多行業專家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長允許的條件,做好各個環節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生產效果,收獲符合安全標準的質量好、產量高的食用菌產品。
發布時間:2019-07-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現在農村栽培平菇的菇農多半是順季生產,受氣象影響,說出菇一塊出,上市一塊上,大量沖擊市場,爆菇爛市,很多菇農損失慘重。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改變整個的思維模式。
小型智能設備:科技日新月異,食用菌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提出了食用菌4.0概念,食用菌生產始入智能化,很多食用菌設備已經小型智能化,價格在2~5萬左右,并且制包質量好,填料速度快,這種價格合適,高效省工的設備,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開始進入農村,新一輪的競爭在農村悄然興起。
液體菌種接種半熟料的應用:食用菌液體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已經不在是高大上的技術,就是在條件落后的農村,只要按技術程序操作,一樣輕輕松松作出優質液體菌種。隨著平菇半熟料栽培技術的深入研究,已經摸清原料處理的生理生化反應,以及最佳物理狀態。可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態,協調各種數據參數,適應各種氣候變化,做出優質高產菌袋。利用半熟料的高抗性,利用液體菌種高效便捷的接種速度,形成一項獨特的技術:平菇液體菌種接種半熟料工藝。半熟料的高抗性適應于不消毒的任何環境,直接用定時定量的簡易液體搶接種,突破無環境控制,無雜菌污染,無人員限制,開放的完完全全,技術的完整性,適應性,非常適合廣大農村食用菌栽培戶的升級改造。
適度規模家庭式生產:智能設備,液體菌種,合適的技術,帶來的是農村一家兩口子就能完全生產的新模式,不用額外雇人幫忙,一年輕松實現10-20萬斤料的生產,利用配套成熟的懶漢管理模式,主產優質菇供應市場,走高檔路線,實現了優質優價。
差異化出菇利潤最大化:在適度規模生產的基礎上,要想實現最高利潤,光靠優質,優價,還不行,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誰都知道爛市的時候,大量平菇涌向市場,菇幾毛錢一斤,這時再好的菇,也不能賣高價,菇實在是太多了,消化不了。如何規避市場風險,提高平菇價格,很多人提出走銷售差異化路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優 很好控制,但人無我有就難了,在市場高價時期,誰不想大量下菇,天下是統一的,一樣的氣候,要想人無我有,就要掌握氣象規律,了解氣象大數據,學會控制出菇技術,我們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整套方案,解決出菇問題,平菇價格比一般栽培戶高出最少三分之一,管理理念的改變,帶來的是高產優質,徹底解了決黃菇病,菇質差的問題,菇質韌性特好,銷售時風吹不裂邊,貨架期長。沒有病害出菇周期明顯延長,在山東,一般秋冬季節做的菌包一直出菇至第二年六月中下旬,廣溫品種,菇質明顯好于高溫菇,供不應求。
簡易設施錯季生產:在安排出菇時,一個春夏生產延后,一個早秋生產超前,這兩個生產階段都是高溫階段,所用大棚必須要加強保溫,阻隔太陽的熱輻射,并且要安裝水簾風機,降低空間溫度。春夏延后的一定要于7月初以前出菇結束,一般7月15號前后進入伏天,地溫也進入最高階段,酷暑難熬,溫差大大減小,廣溫偏高的帶有顏色的品種不在適合出菇,必須結束,進入下一個栽培階段,早秋超前生產,廣溫偏高品種開始制袋,因有水蓮風機降溫設施,在酷暑天正常發菌,8月7號立秋前后大量出菇,質量遠超高溫菇,價格看好。
選擇品種:春夏,早秋溫度很高,一般廣溫品種難于勝任,我們必須選擇耐溫偏高,出菇溫差刺激小的品種,這些品種具有廣溫平菇的品質,質量比較好,適合夏季燒烤用,銷售遠好于高溫菇,所以,兩個錯季生產都是廣溫偏高的品種,質量遠遠高于高溫品種,整體效益大大提高。
通過近幾年的生產實踐,有條件錯季生產的菇農可以考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