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接種及發菌管理。當菌棒溫度降至30℃以下時進行接種。為減少雜菌感染,須3-4人緊密配合,進行流水作業。動作要迅速、快捷。采用兩頭接種法,其中一人解開袋口扎繩并在接種口上用木棒打一個直徑2.5-3厘米、深5-8厘米的接種孔,一人進行接種,另1-2人上套圈和棉塞,接種后進行遮光培養。雞腿菇發菌期需大量氧氣,應勤翻堆。一般9-10天翻堆一次,30-40天菌絲可長滿袋?! ?/div>
1、大棚制作。大棚規格一般寬6米、高2.5米,長度可根據場地情況調節,一般在20-50米之間,每個棚占地120-300平方米。大棚坐北朝南,呈拱形,用鋼管或水泥立柱支撐棚體,棚架上覆蓋多功能塑料薄膜用以保溫防雨,再在上面覆蓋遮陽網用以遮蔭,也可在薄膜與遮陽網之間再加一層草簾。最后用高強度壓膜線固定遮陽網?! ?/div>
2、發菌栽培。適宜栽培時間,一般春季為3月份左右,秋季為10月份左右。在大棚內開廂做畦,畦寬100厘米,深20-30厘米,長度不限。畦床做成龜背形。為防止雜菌及畸形菇發生,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畦床和四周泥土。將發好菌的菌棒脫袋后橫排埋入土中,菌棒間距2-5厘米,先在菌棒間隙填土,澆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2-3厘米。上面的覆土可先放在干凈的水泥地上打細,拌入1%-2%的石灰粉,層層噴灑0.1%多菌靈溶液。調好水分后覆蓋塑料薄膜悶24-48小時,覆土前揭膜散氣?! ?nbsp;
3、出菇管理。菌棒埋土后一般10-15天即可出現小菇蕾。出菇期間,棚內溫度控制在10℃-30℃,濕度控制在80%-90%。空氣相對濕度較低時,應每天早晚向棚內噴霧狀水;如果溫度過低,應在下午氣溫下降時關好棚門,在畦上用竹片搭成拱形小棚,上蓋草簾保溫;若超過30℃,可向棚頂及四周噴水,同時加強通風換氣,也可在棚內挖溝灌水,既可降低棚內溫度,又可達到保濕的目的。為防止雜草危害,在第一潮菇采收結束后,噴施草甘磷每畝300毫升進行除草。在采完第三潮菇后,可適當噴施0.2%-0.3%尿素、0.5%蔗糖、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以彌補培養料中養分和水分的消耗。只要管理得當,可采收5-6潮菇?! ?/div>
4、適時采收。因雞腿菇生長速度快,開傘后釋放出大量的黑孢子,使子實體產生自溶現象,從而失去商品價值。因此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剛松動、菌蓋尚未展開時采收。產品可鮮銷或烘干保存。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