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食用菌種植行業也在各地普及。一些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食用菌品種也陸續的出現在我們身邊,甚至成為了我們很多農村人養家糊口的“飯碗”。雖然從外觀上,食用菌行業發展走勢美麗,但其實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1、發展過快,產量過盛近些年,我國所有的食用菌品種都出現產量過盛的局面,甚至導致很多時期出現低價或滯銷,給很多菇農朋友帶來種植風險,甚至部分菇農因此賠錢。這種局勢更多的都是發展過快導致,只要一個新品種出現,只要有人種植得到了效益,那么短短幾年時間,周圍人就會蜂擁而至,并不斷的向周邊地區蔓延,并快速的形成一個個食用菌產區。這種“無封頂”的發展現狀,導致一個個品種走向衰敗。
2、規模太大,原料不足目前,我國多數的食用菌的主要原材料都是木屑,由于種植規模太大,持續年限較長,所以很多地區出現原料供給不足的現象,木屑價格年年走高,而且時常出現缺貨的現象。加上最近幾年環保控制,木屑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食用菌行業發展的最根禍首。按此下去,未來的幾年中,將有很多菇農無奈放棄食用菌種植。
香菇、平菇已過氣,低利里面找空隙就目前我國食用菌的網紅品種而言,香菇、平菇、黑木耳和羊肚菌應該是比較深受大家喜歡的。但香菇、平菇和黑木耳這三個品種食用菌,由于種植數量大,年限長,所以已經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如果家庭小規模種植,基本都是勉強維持家用,很難賺到豐厚的利潤。而羊肚菌雖然剛剛人工種植不久,價格也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技術的還有很多的不足,所以產量無法控制,其利潤也無法保障。
在各種食用菌都走向蕭條的現狀下,和環保整治的環境中,以木屑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品種前景渺茫,而木屑的替代品雖然已經出現,但是種植效果與木屑為原料的種植效果天地相差,所以至今為之,還沒有更好的方法緩解這些食用菌品種面臨的尷尬。最近幾年,一個新的詞匯出現在我們身邊——“草腐菌”。這類食用菌不僅可以不受木屑不足的影響,而且還會對環保起到凈化的作用。因為草腐菌需要大量的秸稈為原料,所以正好符合當前的環保政策,不僅受到政府的支持,而且原料更是四處皆是。所以在部分食用菌品種走向落魄的今天,草腐菌將是未來菇農轉型升級的一個好方向。更是一塊肥肉,只要先入手,就能最先的得到實惠。目前很多地區政府出臺了扶持政策,如果有想轉型種植“草腐菌”的朋友,可以做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