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如何養殖?想要養好香菇,首先就是香菇養菌期這個階段的管理,香菇菌絲培養必須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這就需要溫度、濕度、氧氣、光照以及通風的調節來貫穿整個過程。
發菌場所的處理
發菌棚要求:具備干燥、潔凈、暗光、通風、升、降溫方便、便于消毒的條件。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通風,避光,菌袋溫度不超過30℃。要防止燒菌。清掃發菌棚內外,保持大棚潔凈衛生:用“全力威”或者“金星消毒液”噴霧場地,徹底消毒。
發菌期:1-7天菌絲成活期 養菌初期管理。秋季溫度高,為防止燒菌,菌袋呈“#”字形堆放,堆高5-6層,排與排之間留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空氣流通。菌棒堆好后,保持室溫30℃以下,空氣干燥相對濕度70%,嚴防雜菌污染。
接種后3-5天菌塊開始萌發。7-10天菌絲發育前期 7-10天開始吃料,室溫超過30℃時要通風降溫。菌絲塊長到6-8厘米時,解開外套袋袋口。翻堆過程中如發現有雜菌污染的菌棒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將污染太嚴重進行回鍋;感染一點的雜菌單獨放置在一個空間,通過噴灑或注“高效綠霉凈”來控制雜菌繼續污染。菌絲發育中期(刺孔增氧) 脫外袋:當菌絲發育到8-10cm時,由于菌絲生長需要氧氣,先脫去菌包的外袋。
刺孔:用2厘米左右的鐵釘在接種面的兩側刺3-4個孔,深度為1-1.5厘米。碼堆:改井字形碼堆為三角形碼堆,堆間隔離20厘米每兩排設一條6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通風散熱。
檢雜:發現有雜菌污染的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小面積綠霉感染,局部注射“高效綠霉凈”,并移至低溫暗光處培養。出現青霉和毛霉時需加強通風,感染綠色木霉的菌棒挑出另行處理。始終保持室溫在25℃以下,不能超過28℃。
菌絲發育后期(刺孔增氧)養菌一段周期之后,菌絲發滿。菌袋內瘤狀物起到2/3時,進行第二次刺孔。刺孔從背面打孔,以滿足香菇生長對氧氣的需求。每袋刺50-80個,孔深5-8cm,刺孔時注意盡量不刺傷瘤狀物。刺孔后菌包轉入出菇棚內,此時呼吸增強袋溫會升高5℃左右,這時務必加大通風量或疏散降溫,防止因袋溫高導致燒菌的現象發生。 菌袋從養菌場所向出菇棚搬運時,應選擇:一天中氣溫最低或陰天進行,中午陽光強溫度高切勿搬運;要輕拿輕放,防止過大振動造成早出次品菇,消耗菌袋養分。檢查菌袋 檢查是否有破口的菌袋以免造成菌袋污染,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將檢查好的菌袋分類放置,區別對待。有輕度污染的,通過噴灑“高效綠霉凈”處理后隔離,低溫培養,根據菇房濕度注意通風,恢復后再正常管理。
污染嚴重的應及時分離、處理,避免污染擴散。轉色 轉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出菇的產量和質量,轉色一般需要10-15天,菌絲生理成熟后由白色變成紅棕色,并出現醬油色水珠,隨即出現香菇原基。轉色期分泌的醬油色水呈積水狀態要及時除去,每10天翻動一次,至轉色結束。轉色對溫度濕度光照的要求:?轉色時適宜的溫度為15-20℃。?空氣相對濕度為85%左右。?棚內要求有適量的散射光照。?薄膜應時開時蓋,形成干干濕濕的環境,促進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