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食用菌栽培應該以"預防為主"作為指導方針,以過硬的技術支持、嚴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規(guī)范而不失靈活的管理方式為基礎。許多行業(yè)專家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長允許的條件,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生產效果,收獲符合安全標準的質量好、產量高的食用菌產品。
發(fā)布時間:2017-01-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將采摘的新鮮雙孢菇進行分類收購,級內、級外菇分裝,盡量避免與銅、鐵等器皿接觸,并將收購的鮮菇快速運送到加工廠進行加工。級內菇要求柄長在0.9厘米內,切口平整,菇蓋直徑為1.8~5厘米,體形完整、圓正,菌膜緊包,色澤潔白,無異味,無畸形,無泥根,無雜質,無黃、褐、銹、病斑點,無鱗片,無空心,無糟腳,無死菇,無開傘。凡不符合級內菇標準的雙孢菇統(tǒng)一歸為級外菇,但級外菇仍須無雜質。
二、鮮菇漂洗、清洗
鮮菇入池前,漂池內水中加入適量焦亞硫酸鈉,邊加入鮮菇邊進行漂洗。漂洗干凈后,再用流水清洗,以達到去雜、護色、清洗目的。
三、殺青(燙漂)
將洗凈的菇體放入殺青裝置內進行殺青處理,達到破壞酶的活性,使菇體不再生長、褐變,殺青要熟而不爛、組織軟化、富有彈性。殺青時,以菇的重量計加入0.05%左右的檸檬酸。
四、冷卻
殺青煮熟的菇體及時放置于流水中快速冷卻,冷透,使菇體中心溫度與水溫一致。
五、分級
運用不銹鋼的分級設備對菇體進行分級處理,不同大小、不同級別的菇體在設備運動作用下,經過不同大小的篩孔分開,分出的菇體同級別大小基本均勻。
六、挑選整理
將分級處理過的菇體放在挑選整理設施上進行人工整理,按產品質量挑選,去除雜質,切凈泥根等,或進行切片等工序處理。
七、定色
將挑選整理后的蘑菇放入定色裝置內進行定色處理,使菇體顏色均勻并符合商品顏色要求。定色時,按菇的重量計加入0.03%的焦亞硫酸鈉,并攪拌均勻。
八、脫硫
焦亞硫酸鈉在定色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物質有二氧化硫。菇色達到既定要求后,在脫硫裝置內進行脫硫處理,使二氧化硫含量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
九、配湯
以菇的重量計加入3%的食用冰醋酸、0.5%的食用檸檬酸、1.5%的食用乳酸、一定量的抗壞血酸鈉等保質液。
十、包裝
包裝前,對二氧化硫、氯化鈉、pH值等理化指標進行監(jiān)督檢測,符合標準要求后進行包裝。包裝時,將菇體均勻放入包裝裝置內,按菇體比湯汁為7︰3的比例加入配好的湯汁,并進行密封包裝,將菇體完全浸入湯汁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