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01-12 瀏覽次數:138
大球蓋菇,其外觀形態以及栽培基質,均與雙孢菇相似,但其子實體色澤艷麗,呈紅葡萄酒類淺紅色,菌蓋圓正,菌柄白色、較雙孢菇略長,大球蓋菇是國際市場食用菌十大交易品種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品種之一,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及商業生產潛力。由于相應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生產技術的普及率等條件的制約,大球蓋菇的規模化栽培面積尚未形成,截止目前,我國的少量試驗性栽培多在南方地區進行,該產品并已通過了省級有機食品認證,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和示范,有望此后我國出口食用菌中又多一個新品種。現在大多市場難得見其身影,在南方如廣東等市場干品市價一般100元/千克左右,鮮菇價格在15元以上。
栽培大球蓋菇的原料以麥草、稻草為主,基本配方為:麥草(或稻草)2000千克,麥麩200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20千克,碳酸鈣10千克,菇病消40袋,食用菌
三維營養精素8袋。一般生物學效率在25~45%之間,每平方米栽培料面可收獲5~8千克,按10元價格計算,可有30元左右的純利潤;一個150平方米的菇棚,一批投料約有4500元左右的純收入,效益不錯。
注意要點:第一,大球蓋菇菌絲偏弱,應加大播種用量30%左右;第二,生料播種時,密切觀察,嚴格防止燒菌;第三,基料含水率保持在63%以下,掌握不準時,可采取“寧低勿高”的原則,待完成發菌后再予調整;第四,在棚溫達到15℃以上時,即應采取保溫或降溫措施,不使超過25℃,以保證子實體的個大、肉厚以及形態端正;最后,堅持較好的通風,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據資料,浙江等生產基地采用稻草或芒稈發酵料進行栽培,該方式可免除料床燒菌等后顧之憂,并且發菌后期和出菇期間料床凹陷小,可最大程度地保證料內菌絲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但是,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是基料在較長時間的發酵過程中,內部營養將大量流失,易令后期出菇階段因營養不足造成減產,或菇體偏小等;其二,基料不發酵即行播種,尤其在氣溫較高的條件下,料床內產生大量生物熱量,稍有不慎,即將發生諸如燒菌等類問題,因此,尋求一種合適的解決措施,既使基料營養盡量保證菌絲生長需要,又要避免料床發熱燒菌,將成為大球蓋菇栽培中重要的技術課題之一。建議食用菌主產區或有雙孢菇栽培習慣的地區,將該品種列入主栽品種之一,既調整和豐富品種結構,又藉以吸引客商和引導消費,并且,也可形成一種產品特色甚至是品牌。
山東省農科院土肥所曹德賓
劉英王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