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7-29 瀏覽次數:150
本網訊:據業內人士預測,今年秋冬菇品市場總體趨勢看好。食用菌銷量將比上年同期增長18%~22%,且不同品種的菇價略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傳統骨干品種香菇,統貨收購價每公斤將達32~38元,同比上浮4~6元。尤其是3厘米以上出口規格的光面菇貨活價揚,每公斤將上浮到42~46元。白花菇、茶花菇市場平銷,價格穩中有升,但幅度不大。黑木耳、銀耳是市民菜籃子必備貨,銷量預測上升25%,價格上浮13%~15%。鑒于市場新變化,栽培者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生產。
保持傳統品牌,穩固出口地位。香菇、雙孢蘑菇,草菇、黑木耳、銀耳這“三菇兩耳”,是我國傳統出口名牌產品。根據今年國際市場銷量必升的趨勢,南方老菇品應保持上年生產規模不變。
菇園建到市郊,品種推陳出新。充分利用各大中城市郊區現有蔬菜大棚,發展適銷菇菌,做到鮮菇應市近郊化。目前全國各地市場平菇、金針菇價賤,每千克僅售1.2~2元,栽培者效益欠佳,而且這些老品種居民已厭食,生產必須壓縮。
不失黃金時期,搶占節前應市。秋冬是國內外香菇、雙孢蘑菇生產高峰期,競爭激烈。如能在中秋節至圣誕節之前新菇大量上市,搶占市場,價格肯定較好。珍稀菇品的白靈菇、杏鮑菇、珍珠菇、茶薪菇、雞腿蘑、大球蓋菇等,能在元旦至春節前上市最為適時。
實施無公害栽培。嚴格按照世貿組織植物檢疫的新要求,執行無公害生產,從栽培場所、菌種選育、生產工藝、采收加工、包裝運輸全流程按照無公害要求操作。(責任編輯:紫晴)
信息來源:農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