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膠州市珍稀食用菌觀摩現場會暨鋪集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會,在鋪集鎮殷家莊村舉行。青島市食用菌工作站及膠州相關專家現場授課指導,來自該鎮69個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及種植能手共計100余人參加了觀摩培訓。
為了向更多農戶推廣種植大球蓋菇,提高土地收益率,在青島益菇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鋪集鎮組織了此次觀摩培訓。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在歐美市場非常搶手,對癌癥有較高的抑制率,該合作社通過與山東省農科院合作,經過用多種原料配方反復試種,終于研究出高效利用農作物秸稈種植大球蓋菇的品種和配方,并聘請山東省食用菌產產業十三五體系首席專家萬魯長指導,推行“林下大球蓋菇輕簡化種植”方法獲得成功。
觀摩會現場演示了利用玉米秸、麥秸、花生殼、木屑等廢棄物做原料在林地種植大球蓋菇的方法,益菇園合作社負責人劉軍對種植方法做了詳細講解,并耐心回答了大家的提問。大球蓋菇喜陰喜濕,對生長環境別無要求,林地的散射光對其生長十分有利,菌蓋呈現葡萄酒的紅色,深受講究食材的人們喜愛,市場前景廣闊;種植大球蓋菇的濕潤環境,對樹木的生長十分有益;更奇妙的是,大球蓋菇的菌渣是最好的有機肥料,出菇過后,把菌渣直接培到樹下,可以給樹木提供充足的養分,提高樹木的成材率。種植一般生長周期50天左右,每畝地可產出鮮菇4000-5000斤,估算每畝地可收入2萬元左右。
觀摩會引起大家的極大興趣,特別是種植楊樹及各類果樹的合作社及農戶,紛紛咨詢,希望這個長相靚麗的大球蓋菇,能讓他們的林地變成聚寶盆。同時,“山東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推廣實訓基地”在此揭牌,對大球蓋菇種植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