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滿足衛生要求潔凈室所需的新風量Q1
(1)對于室內無明顯有害氣體發生的一般情況,按《潔凈廠房設計規范》每人每小時新風量不得小于40m3計算:Q1-1=人數×40 m3/h。
(2)對于室內有多種有害氣體發生的情況:
Q1-2= Qa+Qb+…+Qn
Qa= La/Ta Qb= Lb/Tb … Qn=Ln/Tn
式中:Qa…Qn——稀釋各種有害氣體必需的通風量;
La…Ln——各有害氣體的發生量;
Ta…Tn——各有害氣體允許最高濃度
有害氣體允許最高濃度(mg/ m3)
式中:F1——縫隙面積;
E1——流量系數通常取0.3~0.5
v1——漏出風速
ΔP——室內外壓差
ρ——空氣重力密度常取1.2kg/m3。
以上縫隙法公式計算繁瑣,還可以采用另一種換氣次數法進行計算,換氣次數根據經驗值估算,即當潔凈室的壓差值為5Pa時,壓差風量相應的換氣次數為1~2h-1,當潔凈室的壓差值為10Pa時,壓差風量相應的換氣次數為2~4h-1。因為潔凈室壓差風量的大小是根據潔凈室維護結構的氣密性及維持的壓差有關,所以在選取換氣次數時,對于氣密性差的房間可以取上限,對于氣密性好的房間可以取下限。
2. 綜上所述保持室內正壓新風量:
Q2= Q2-1+Q2-2+Q2-3
對正壓室要求特別嚴時,還應在Q2加上開關門和傳遞窗的漏風量。
3.滿足一定比例的新風量Q3
當不能確切知道人員數或漏泄情況時,或者在初步方案時作為估計用,可采用新風應占總風量一定比例的方法來確定新風量。按《潔凈廠房設計規范》規定,對于亂流潔凈室,新風量不應小于總風量的10%~30%,對于單向流潔凈室,新風量應不于總送風量的2%~4%。原則是:潔凈度越低新風比越大。當然,對于全部用循環風的場合,或者工藝需要或允許時,新風比可不按以上比例取。
4.補充送風系統漏泄所需的新風量Q4
Q4=系統送風量×εΣ
=QⅡ×εΣ
5.系統新風量QⅢ
比較ΣQ1、ΣQ2和ΣQ3,取其最大值,“Σ”為各室該風量之和。然后加上系統漏風量Q4,即為系統的最后所需新風量。
QⅢ=(ΣQ1、ΣQ2、ΣQ3)max+Q4
四、系統的回風(循環風)量QⅣ的計算
系統的循環風量應為系統總送風量減去新風量。即:
QⅣ= QⅡ-QⅢ
潔凈室潔凈度校核計算
潔凈室潔凈度的計算按均勻分布理論計算,不均勻分布理論計算兩種方式。
1,均勻分布理論計算
設潔凈室系統的基本圖示,如圖所示:
系統假設:
A.認為室內含塵濃度是均勻分布的
B.設通風穩定
C.發塵量是常數
D.大氣層濃度也是常數
E.忽略室內外灰塵的密度和分散度的變化對過濾器效率的影響
F.忽略灰塵在管路系統和室內的沉降作用等
則通路上過濾器的總效率為:
根據上述圖示和一系列假設,進入潔凈室(www.iwuchen.com)內的塵粒應由3部分組成:
A.新風帶進室內的塵粒:在△t時間內每升空氣由新風而增加的塵粒數量為:
B.由回風帶進室內的塵粒:在△t時間內,由回風而增加的塵粒數為:
C.在△t時間內:室內發塵而使室內每升空氣增加的塵粒數量為G*10-3 △t(Pc/L);在△t時間內室內每升空氣由通風換氣排出的塵粒數量為: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t時間內潔凈室內含塵濃度的變化為:△Nt=進入的含塵濃度-排出的含塵濃度為:
根據初始條件,當t=0時,室內的含塵濃度即為潔凈室原始含塵濃度N0,將此條件帶入上式即可求出積分常數C,之后再帶回原式即可求得潔凈室含塵濃度瞬間式為:
應用此式時,需要注意系統中哪些過濾器組合效率是ηn,哪些是ηr,就可以較方便的列出某一系統的穩定式。
單向流潔凈室含塵濃度計算問題:
單向流潔凈室內人的發塵可以不考慮;
回風帶入的塵粒也可忽略。
多室、有局部凈化設備時的含塵濃度計算
A.多室含塵濃度計算。
如圖,設第一潔凈室的含塵濃度N1=3 pc/L,第二潔凈室N2=3000pc/L。
一般多室系統總回風的含塵濃度不會超過該系統最臟的1個潔凈室的含塵濃度,就本圖而言,則不會超過N2=3000pc/L。若假定3000pc/L就是總回風含塵濃度,即比N1提高1000倍。所以對于多室系統的1室來說,極端情況相當于在回風含塵濃度提出1000倍條件下的單室系統的運行。其含塵濃度平衡方程式為:
由于回風通路上設有高校過濾器,對于不小于0.5um塵粒的效率達ηr=99.999%,即:
式中,N:單室系統時的含塵濃度。
上述分析推導說明,對于末級過濾器的空氣凈化系統,不管多室還是單室,均可按單室的穩定式求多室各室的穩定含塵濃度。www.iwuchen.com
B.有局部凈化設備時的含塵濃度計算。
列出穩定狀態時的濃度平衡方程式:
2,不均勻分布理論計算法
設發塵量是均勻的、穩定的,只是塵粒分布不均勻,即室內區域的濃度差。下面將針對單個送風口的房間的3區不均勻分布模型給予理論分析,如右圖所示。
下表列出了室內塵粒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區域間濃度比變化。
工作區濃度和回風濃度的比率: